儿童远视怎么治
儿童远视需综合干预,一般因眼球未发育完全有生理性远视,超范围则需干预。非药物干预有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视觉训练(精细目力、双眼视功能训练),生活方式要调整用眼习惯(控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姿势)和保证户外活动,还需定期复查以调整方案,综合措施促进视觉健康发育
一、儿童远视的一般情况
儿童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儿童的眼球尚未发育完全,眼轴较短,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一般3岁儿童有2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6岁儿童有15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至正视状态。但如果远视度数超出正常生理性范围,则可能需要干预。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
(一)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是矫正儿童远视常用的方法。通过验光确定准确的远视度数后,配制合适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佩戴方便,能有效矫正远视,帮助儿童清晰视物,促进视觉发育。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验光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3岁以下儿童可能需要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因为儿童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去除调节因素的影响。
2.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不适合佩戴框架眼镜的儿童,如高度远视且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的儿童,可以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对矫正不规则散光和控制近视发展有一定优势,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复查,确保眼部健康,一般建议在家长严格监督下,且儿童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佩戴,因为低龄儿童可能难以正确护理接触镜,容易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
(二)视觉训练
1.精细目力训练:让儿童进行一些精细的活动,如穿珠子、拼图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和集合能力,有助于改善远视引起的视觉功能问题。在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儿童眼睛疲劳,一般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儿童年龄适当调整,比如3-6岁儿童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远视儿童,可以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专门的视觉训练仪器或软件,进行融合、聚散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双眼视功能。例如使用红绿眼镜进行融合训练等,训练过程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三、生活方式调整
(一)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30-4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5-2小时。因为过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不利于远视的矫正和视觉发育。
2.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导儿童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确读写姿势,即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约33厘米)的距离,胸口与课桌保持一拳的距离,手指与笔尖保持一寸(约3.3厘米)的距离。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促进远视的改善。
(二)户外活动
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的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对远视的矫正和预防近视的发生都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应尽可能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等防护措施,比如佩戴合适的太阳帽等。
四、定期复查
儿童远视需要定期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复查可以了解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视觉发育情况以及眼镜的适配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等。对于正在进行视觉训练的儿童,复查时还可以评估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在复查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反馈儿童的用眼情况、视力变化等,以便医生全面了解儿童的状况,制定更合适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总之,儿童远视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非药物干预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复查,以促进儿童的视觉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