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腹泻怎么办
需根据脱水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采取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或紧急抢救等对应措施,针对腹泻要寻找病因并遵循循证合理用药,同时关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还应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加强锻炼来预防腹泻脱水。
一、判断脱水程度并采取对应措施
1.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体检时见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略干,尿量稍减少。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按照说明书的方法配制并给患儿服用,一般每千克体重50-100毫升,在4-6小时内少量多次喝完。对于成人轻度脱水,也可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溶液等,同时适当摄入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等,以补充水分和能量。
2.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此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体重等情况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成人中度脱水也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引起腹泻脱水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3.重度脱水: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至无尿。重度脱水情况危急,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包括快速静脉补液、纠正休克等治疗措施。成人重度脱水同样需要争分夺秒送医,通过静脉快速补充大量的液体来恢复血容量和纠正脱水状态。
二、针对腹泻的处理
1.寻找病因: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哪种细菌,如是大肠杆菌感染等,医生会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谨慎使用抗生素,只有明确细菌感染且有指征时才使用);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等,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如饮食不当引起的,要调整饮食结构;若是过敏等原因引起的腹泻,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2.药物辅助(遵循循证):可使用一些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它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对于儿童,按照合适的剂量服用;成人也可根据说明书服用。但要注意,不要自行滥用止泻药物,尤其是在未明确病因前,过度使用止泻药可能会掩盖病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腹泻脱水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脱水发展较快。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前囟等情况。在喂养方面,小婴儿如果是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适当增加喂养次数;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将奶粉适当稀释后喂养。要注意保持儿童臀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腹泻脱水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对脱水的耐受能力较差,而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要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在饮食上要选择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羹、软面条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变化。
3.孕妇:孕妇出现腹泻脱水要谨慎处理。补液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补液方式和药物。在寻找腹泻原因时要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性,如是否是孕期特有的一些肠道问题等。饮食上要注意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同时要保证营养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四、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水果要洗净去皮后食用,尽量避免在路边摊等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
2.合理喂养:对于儿童,要注意科学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成人也要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3.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儿童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成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