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和腰椎穿刺检查。影像学检查中,MRI是诊断最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情况,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患者不能用;CT对显示骨质结构、钙化等有优势,适合不能配合MRI的婴幼儿,孕妇应避免;PETCT可检测肿瘤代谢活性,用于疑难病例诊断和评估,但价格贵、有辐射。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检查,能辅助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手术风险及辅助诊断病情。神经电生理检查包含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前者可检测大脑电活动异常,后者能检测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功能。腰椎穿刺可获取脑脊液进行多项检查,对特定情况有诊断价值,但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需谨慎操作。
一、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干肿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具有多平面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脑干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大多数脑干肿瘤,T1加权像上肿瘤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特征,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例如,脑干胶质瘤在增强扫描时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不同年龄段患者都适用此检查,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快速获得脑部的横断面图像,对于显示脑干的骨质结构、钙化情况有一定优势。在判断肿瘤有无出血、钙化以及与周围颅骨的关系方面有重要价值。不过,CT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不如MRI。对于不能配合MRI检查的婴幼儿,CT检查可能更为合适,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孕妇应尽量避免。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检测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对于判断脑干肿瘤的良恶性、寻找潜在的转移病灶有帮助。高代谢的肿瘤在PET-CT图像上表现为放射性浓聚。但PET-CT价格相对昂贵,且有一定的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情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某些脑干肿瘤可能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常规指标异常。例如,白血病累及脑干时,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升高。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血常规参考值有所差异,在评估结果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2.凝血功能检查: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手术是治疗脑干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术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预防手术中出血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尤为重要。
3.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脑干肿瘤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一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可以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例如,某些生殖细胞肿瘤可能会导致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不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脑干肿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
1.脑电图(EEG):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检测有无异常放电。对于脑干肿瘤患者,EEG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影响了大脑的电生理功能,是否存在癫痫发作的可能。在进行EEG检查前,患者需要洗头,避免使用发胶等影响电极接触的物质。检查时需要安静平卧,避免活动和情绪激动。
2.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等。可以检测神经系统特定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例如,脑干肿瘤可能会影响听觉传导通路,导致BAEP异常。诱发电位检查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腰椎穿刺检查
腰椎穿刺可以获取脑脊液,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等检查。对于怀疑脑干肿瘤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播散转移等情况有重要诊断价值。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细胞数、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正常范围。在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凝血功能,排除禁忌证。术后患者需要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出现低颅压性头痛。但对于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可能会诱发脑疝,需要谨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