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
酒精性脂肪肝由长期大量饮酒致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酒精代谢产生毒性物质如乙醛干扰肝细胞功能致脂肪堆积、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促脂肪沉积;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脂肪合成增加及转运障碍;个体易感性涉及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相关及病史因素,遗传影响代谢酶活性,女性更易感,老年代谢功能降易发病,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及原有肝脏疾病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酒精代谢相关因素
1.乙醇代谢产生毒性物质: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乙酸。然而,乙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它可以干扰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影响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等过程。大量乙醛的积累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肝脏对脂肪的正常代谢和转运。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肝脏内乙醛水平升高,会使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脂肪的氧化分解和转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2.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会导致肝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氧化应激还会影响肝细胞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使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例如,有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升高,而抗氧化指标降低,这与脂肪在肝脏的蓄积密切相关。
二、脂肪代谢紊乱因素
1.脂肪合成增加:长期饮酒会影响肝细胞内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例如,乙醇可以诱导脂肪酸合成酶等的表达增加,使得肝细胞内脂肪酸合成增多。同时,酒精还会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抵抗时,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并且脂肪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被激活,从而使肝脏内脂肪合成显著增加。
2.脂肪转运障碍:肝脏内脂肪的正常转运需要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参与,VLDL将肝细胞内合成的脂肪转运到外周组织进行代谢。而长期饮酒会影响VLDL的合成和分泌。酒精会干扰肝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导致VLDL合成减少。同时,酒精还会影响VLDL的分泌途径,使得脂肪不能正常转运出肝脏,从而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三、个体易感性因素
1.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在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以及肝脏对脂肪代谢相关酶的表达等。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不同的个体,对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不同。携带某些特定基因型的个体,乙醛代谢速度较慢,体内乙醛水平更高,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
2.性别因素:性别也是影响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对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等激素会影响肝脏对酒精的代谢以及脂肪代谢过程。例如,雌激素可能会通过影响相关代谢酶的活性,使得女性在同等饮酒量下更容易出现脂肪在肝脏的蓄积,从而更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老年人肝脏内的酶活性降低,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减弱,同时肝脏对脂肪的转运等功能也有所减退。所以,老年人长期饮酒时,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例如,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饮酒者中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年轻饮酒者。
4.生活方式相关因素:除了饮酒量和饮酒方式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也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饮酒者,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脂肪代谢负担,使得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增加。因为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本身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饮酒的影响,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肝脏内脂肪蓄积更为明显。同时,缺乏运动的饮酒者,身体代谢率降低,也不利于脂肪的消耗和转运,从而促进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
5.病史因素:如果个体本身存在其他肝脏基础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等,再加上长期饮酒,会显著增加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因为原有的肝脏疾病已经损伤了肝细胞,使得肝脏的代谢功能进一步下降,在饮酒的刺激下,更容易出现脂肪在肝脏的堆积。例如,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长期饮酒,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比单纯饮酒者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