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梅毒和疖子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母婴等传播,分三期有不同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螺旋体暗视野镜检和血清学检查;疖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初起为炎性丘疹后坏死软化,好发部位有局限症状,实验室检查有涂片和细菌培养;医生综合病史、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梅毒需与软下疳等鉴别,疖子需与痈鉴别,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感染各有特点。
一、病因方面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梅毒螺旋体可在人体内多个组织器官中侵犯,病程具有慢性迁延性特点。不同病期的梅毒,其病理改变有所差异,早期主要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炎症反应,晚期可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
疖子: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常因皮肤不洁、局部皮肤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诱发。比如皮肤卫生状况差时,细菌容易在毛囊部位定植繁殖,引发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方面
梅毒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不洁性接触后2-4周左右。硬下疳多为单个,无痛无痒,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溃疡面清洁,触之有软骨样硬度。好发部位为生殖器部位,如阴茎冠状沟、阴唇等,也可出现在肛门、口唇等部位。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左右,全身皮肤黏膜可出现梅毒疹,皮疹形态多样,如斑疹、丘疹、脓疱等,常泛发对称分布,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传染性很强。还可能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生殖器周围等皮肤褶皱潮湿部位,为扁平的疣状损害。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三期梅毒:可在感染梅毒螺旋体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发生,表现为皮肤黏膜溃疡性损害及内脏器官受累。皮肤黏膜损害可出现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典型表现,破坏性大,可导致组织坏死、溃疡。内脏器官受累时,心血管系统可出现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脑膜炎、麻痹性痴呆等。
疖子
初起时为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红色硬性结节,有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排出脓液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等毛囊丰富、易受摩擦的部位。一般局部症状较为局限,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但若发生在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的疖子,若处理不当,感染可能向颅内蔓延,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梅毒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一期梅毒硬下疳处取材,可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到运动活泼的梅毒螺旋体,有助于一期梅毒的诊断。
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常用于筛查和疗效观察,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异性高,一般用于确诊,但一旦感染梅毒,该试验可能终身阳性。
疖子
涂片检查:可从疖子的脓栓处取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原菌。
细菌培养: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医生会综合病史(如性接触史、感染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梅毒需与软下疳、固定性药疹等疾病鉴别,软下疳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溃疡较深,疼痛明显,常为多个,可通过病原菌检查等鉴别;固定性药疹有明确的用药史,皮疹形态相对较固定,有服药后发病的过程等可资鉴别。疖子主要需与痈等疾病鉴别,痈是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范围较大,红肿疼痛更为明显,可伴有全身症状等不同。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若感染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所以孕妇需严格进行梅毒筛查及规范治疗;儿童感染疖子时,由于皮肤娇嫩,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扩散,且儿童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疖子后恢复可能较慢,且要注意有无基础疾病对感染的影响,同时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