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怎么办
儿童远视是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状态,新生儿多为生理性远视,3岁左右正常范围是+2.00D~+2.50D,随年龄眼轴变长度数渐降。常见原因有眼轴发育和遗传因素,危害包括视力影响、视疲劳、斜视风险。检查需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处理方法有观察随访、光学矫正、视觉训练。温馨提示关注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注意用眼卫生、习惯和户外活动,有家族史等情况要密切关注视力。
一、儿童远视的定义与正常范围
儿童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一般3岁左右儿童远视度数在+2.00D~+2.50D属于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至12岁左右趋于正视。
二、儿童远视的常见原因
1.眼轴发育因素:如前所述,新生儿眼轴短是生理性远视的主要原因,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随着年龄增长眼轴会逐渐发育完善。
2.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远视情况,儿童遗传获得远视的可能性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儿童远视的发生中占有一定比例。
三、儿童远视的危害
1.视力影响:轻度远视可能对视力影响不大,但中高度远视会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出现视物模糊等情况,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例如看黑板上的字不清楚等。
2.视疲劳:儿童为了看清物体,会动用过多的调节力,容易引起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加重,长期视疲劳可能进一步影响眼部健康和身体发育。
3.斜视风险:为了补偿远视带来的视物不清,双眼可能会过度使用调节,同时伴随过度集合,长期如此容易引发内斜视。
四、儿童远视的检查与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视力是否正常,如发现远视力或近视力低于同龄正常标准,需进一步检查。
2.散瞳验光:对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调节力较强,需要散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一般需要连续涂抹数天进行散瞳,然后再进行验光检查,明确远视的度数以及是否合并散光等其他屈光不正情况。
五、儿童远视的处理方法
1.观察随访:对于生理性远视且度数在正常范围内的儿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部检查,监测远视度数的变化以及眼轴发育情况,通常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例如3岁左右生理性远视度数在+2.00D~+2.50D的儿童,可先观察,定期复查。
2.光学矫正:当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等症状时,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根据儿童的远视度数、视力情况以及眼部调节功能等,由医生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例如远视度数较高,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的儿童,需要佩戴眼镜来清晰视物,矫正远视,从而保证正常的视觉发育和学习生活。
3.视觉训练:部分儿童远视可结合视觉训练来促进眼部功能的发育。例如通过特定的视功能训练游戏等,增强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等,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六、特殊人群(儿童)远视的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是远视关注的重点人群,此阶段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远视情况对视力发育影响较大,家长要重视定期的眼部检查,及时发现远视问题并处理。对于新生儿至3岁左右的儿童,即使是生理性远视,也需要关注眼轴发育和视力变化情况。
2.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和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一般建议儿童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同时,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有助于眼部的正常发育,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的过度延长,对预防远视度数加深等有一定作用。
3.病史相关:如果儿童有家族远视病史,家长要更加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在儿童3岁左右就可开始进行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远视问题并干预。对于曾有过眼部疾病或头部外伤等情况的儿童,也要定期检查眼部,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导致远视度数异常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