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为什么不能种植牙
牙龈萎缩影响种植牙,因骨量不足致支撑和吸收问题、种植手术风险增加;特殊人群中,老年骨吸收更明显且需重视口腔卫生,青少年生长发育受影响要先治原发疾病并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要控血糖、心血管疾病者要控血压等谨慎评估种植牙。
一、牙龈萎缩影响种植牙的原因
(一)骨量不足相关
1.牙槽骨支撑作用:种植牙需要足够的牙槽骨来提供稳定的支撑,牙龈萎缩往往会伴随牙槽骨吸收。正常情况下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保证种植牙的固位和稳定。一般来说,牙槽骨高度至少需达到8-10毫米,宽度要能满足种植体周围有足够的骨组织包绕。当牙龈萎缩导致牙槽骨吸收时,骨量可能无法达到种植牙所需的最低标准,使得种植体无法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后期容易出现松动、脱落等问题。
2.骨吸收的机制:牙龈萎缩多是由于牙周炎等疾病引起,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发生进行性吸收。炎症因子会破坏牙槽骨的正常代谢,使得骨组织不断被破坏吸收,进而影响种植牙所需的骨量条件。例如,长期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患者,牙槽骨吸收严重,即使进行牙龈萎缩的治疗,牙槽骨的骨量可能也难以恢复到适合种植牙的状态。
(二)种植手术风险增加
1.手术操作难度:牙龈萎缩时,牙龈组织的厚度和完整性受到影响。手术中需要暴露牙槽骨进行种植体植入,牙龈萎缩可能导致手术视野不佳,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同时也可能增加手术创伤。比如,牙龈萎缩使得牙龈组织变薄,在翻瓣等手术操作时更容易损伤牙龈组织,影响术后牙龈的愈合和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封闭,从而增加种植失败的风险。
2.感染风险提高:牙龈萎缩后,牙龈的屏障功能减弱,口腔内的细菌等更容易侵入种植体周围。种植体周围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影响种植体的成功率。因为健康的牙龈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细菌进入种植体周围的组织,而牙龈萎缩破坏了这种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定植在种植体表面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不利于种植体的长期存活。
二、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群
1.骨吸收更明显:老年人本身骨代谢功能下降,牙龈萎缩往往伴随更严重的牙槽骨吸收。在考虑种植牙时,需要更仔细地评估骨量情况。可能需要先进行骨增量手术等,但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一些老年患者牙龈萎缩同时牙槽骨吸收严重,在进行骨增量手术时,愈合时间可能较长,且术后恢复需要更多的关注,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口腔卫生维护更需重视:老年人可能口腔卫生维护能力相对下降,牙龈萎缩后口腔卫生不良会进一步加重牙龈和牙槽骨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督促老年人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软毛牙刷等,保持口腔清洁,以降低种植体周围感染的风险。
(二)青少年人群
1.生长发育影响: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龈萎缩如果是由牙周炎等疾病引起,需要谨慎考虑种植牙。因为种植牙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修复方式,而青少年的牙槽骨还在不断发育变化中。如果过早进行种植牙,可能会影响牙槽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种植体与牙槽骨的适配性不佳等问题。所以青少年牙龈萎缩时,首先应侧重于治疗引起牙龈萎缩的原发疾病,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恢复,待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后再评估种植牙的可能性。
2.口腔卫生习惯培养:要注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牙龈萎缩在青少年中可能与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有关,如刷牙不彻底、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等。通过教育青少年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预防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为未来可能的种植牙治疗创造良好的口腔条件。
(三)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1.糖尿病患者:牙龈萎缩患者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种植手术的预后和种植体的成功率。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引发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考虑种植牙时,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然后再评估牙龈萎缩及牙槽骨等情况是否适合种植牙。
2.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牙龈萎缩患者进行种植牙手术需要更加谨慎。手术可能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较大,需要在手术前将血压控制平稳,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6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等,并且要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