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眼沙眼有什么症状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眼直接接触传播。急性期症状有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黏液脓性分泌物、睑结膜充血;慢性期有睑结膜瘢痕、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严重时可出现角膜血管翳、睑内翻及倒睫、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注意,儿童易感染且症状可能更重,老年人沙眼可能加重原有眼病,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且易出现并发症,不同人群均要注意眼部卫生及相应的治疗和防护要点。
一、什么是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可有充血及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病理改变,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角膜血管翳、睑内翻及倒睫等并发症,损害视力。沙眼衣原体常隐匿于患者眼结膜上皮细胞内,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眼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沙眼传播。
二、沙眼有什么症状
1.急性期症状
眼部异物感:沙眼衣原体侵入眼部后,首先会刺激眼表组织,导致患者感觉眼睛里像是进了沙子一样,有明显的异物感。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眼结膜及角膜表面神经末梢所引起。
畏光流泪:炎症使得眼表组织敏感性增加,光线刺激会引起眼部不适,从而出现畏光症状。同时,眼部的炎症刺激泪腺分泌增加,导致流泪增多。
黏液脓性分泌物:眼部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白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在感染部位,与病原体作战,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形成黏液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常呈黄白色,晨起时可能会糊住眼睛,影响睁眼。
睑结膜充血:在急性期,睑结膜(眼皮内面的结膜)会呈现充血状态,看起来发红。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睑结膜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以输送更多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
2.慢性期症状
睑结膜瘢痕:随着病程进展,睑结膜会出现瘢痕。这是由于炎症反复刺激,睑结膜组织在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取代了正常的结膜组织。瘢痕早期可能呈线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融合成片。
乳头增生:睑结膜表面出现乳头样增生,形似天鹅绒,是慢性沙眼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乳头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及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是炎症长期刺激睑结膜的结果。
滤泡形成:在睑结膜及穹窿结膜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滤泡,滤泡由淋巴细胞聚集而成,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
3.并发症症状
角膜血管翳:当沙眼病情严重时,角膜缘会有新生血管侵入角膜,形成角膜血管翳。血管翳可影响角膜的透明性,导致视力下降。若血管翳侵犯角膜中央,视力下降会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致盲。
睑内翻及倒睫:由于睑结膜瘢痕收缩,可导致睑缘向内翻转,睫毛也随之倒向眼球,形成睑内翻及倒睫。倒睫会摩擦角膜,引起角膜上皮损伤,患者会感到眼部疼痛、异物感加剧,长期摩擦还可能导致角膜溃疡、角膜白斑等,严重影响视力。
慢性泪囊炎:沙眼衣原体感染累及泪道,可导致泪道狭窄或阻塞,泪液引流不畅,细菌在泪囊内滋生,引发慢性泪囊炎。患者可出现流泪、流脓等症状,挤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易感染沙眼,且症状可能较成人更重。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儿童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如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延误。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眼部情况。在治疗方面,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部分药物可能对儿童眼部有一定刺激,若用药后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沙眼可能会加重原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进一步影响视力。老年人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若患有沙眼,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同时,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若因沙眼导致视力下降,要注意家居环境的安全性,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感染沙眼衣原体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且更易出现并发症。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沙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一旦感染,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