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与牙齿矫正有什么区别
口腔正畸与牙齿矫正在概念内涵、矫正范围与目标、矫正方法与装置上存在差异。口腔正畸涵盖牙齿、牙槽骨、颌骨等整体调整,目标是实现口颌系统功能正常与面部美观协调,方法有功能矫治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等,装置包括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牙齿矫正主要侧重于牙齿本身排列不整齐的矫正,目标是改善牙齿外观排列,方法有传统金属托槽等矫正,装置主要是固定托槽或隐形矫正器,儿童与成年人在两者的应用上各有特点。
一、概念内涵
1.口腔正畸:是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及颌面部的神经及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也就是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牙齿与颌骨之间和联系它们的神经及肌肉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其范畴较广,涉及到颅面骨骼、牙齿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整,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可能涉及到多种矫正技术和装置的应用,如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等,矫治对象不仅包括牙齿排列不齐,还包括颌骨发育异常等问题。
对于儿童患者,若存在颌骨发育的问题,如地包天等情况,口腔正畸需要早期干预,引导颌骨正常发育;对于成年人,口腔正畸也可改善牙齿排列和面部美观,但相对儿童可能治疗周期更长,难度稍大,因为骨骼改建速度较儿童慢。
2.牙齿矫正:主要侧重于牙齿本身排列不整齐的矫正,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方法使牙齿移动到正常的位置,改善牙齿的排列外观,让牙齿看起来更整齐美观,其关注的核心是牙齿的位置调整。比如单纯的牙齿拥挤、牙缝过大等牙齿排列问题,通过牙齿矫正可以得到改善。
儿童牙齿矫正时,若只是单纯的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矫正相对直接针对牙齿移动进行调整;成年人牙齿矫正中,若同时存在轻微的颌骨问题,可能单纯牙齿矫正难以完全解决,还需要结合口腔正畸的综合调整。
二、矫正范围与目标差异
1.口腔正畸
范围:涵盖牙齿、牙槽骨、颌骨等的整体调整,例如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颌骨发育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口腔正畸来调整颌骨的位置关系,同时涉及牙齿的排列。
目标:不仅要让牙齿排列整齐,更重要的是实现口颌系统的功能正常,如正常的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以及面部的美观协调,使面部各部分比例符合美学标准。以骨性地包天为例,口腔正畸需要通过矫正装置引导下颌骨向前生长,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从而达到功能和美观的双重目标。
对于青少年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正畸可以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来调整颌骨和牙齿,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成年人由于生长发育停止,口腔正畸更多是通过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建来调整,难度相对较大,但也能取得一定的改善。
2.牙齿矫正
范围:主要集中在牙齿本身,针对牙齿排列不齐,如牙齿拥挤、牙齿稀疏等问题进行矫正。
目标:主要是改善牙齿的外观排列,使牙齿看起来整齐美观,提升患者的颜值和自信心。比如对于单纯的牙齿拥挤导致牙齿不美观的情况,通过牙齿矫正可以让牙齿排列整齐,改善外观。
儿童牙齿矫正中,单纯牙齿矫正对于正在生长的牙齿调整相对容易,能较快改善牙齿排列;成年人牙齿矫正中,若只是单纯牙齿排列问题,牙齿矫正可以有效改善牙齿外观,但如果伴有颌骨问题,单纯牙齿矫正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功能方面的问题。
三、矫正方法与装置差异
1.口腔正畸
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能涉及功能矫治器来调整颌骨的生长,如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使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骨正常生长;还可能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于严重的颌骨发育异常的患者,需要先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然后进行正颌手术调整颌骨位置,再进行术后正畸调整。
装置:除了常见的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陶瓷托槽等)、隐形矫治器外,还有功能矫治器等特殊装置。例如,Herbst矫治器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矫治器,用于调整上下颌的位置关系。
儿童使用功能矫治器时,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和佩戴的适应性,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装置的使用要确保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成年人使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正畸治疗的配合度等。
2.牙齿矫正
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矫正装置使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常见的方法有传统的金属托槽矫正、陶瓷托槽矫正、隐形矫正等。
装置:主要使用固定托槽矫正装置或隐形矫正器。固定托槽矫正装置通过粘结剂将托槽粘结于牙齿表面,通过弓丝的力量使牙齿移动;隐形矫正器则是通过一系列逐渐改变形状的透明矫治器来引导牙齿移动。
儿童牙齿矫正中,隐形矫正器相对更美观,可能更受家长和孩子欢迎,但需要确保矫治器的佩戴符合要求;成年人选择隐形矫正器可能更注重美观和舒适度,在佩戴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更换矫治器,以保证矫正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