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癫痫
小儿癫痫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突然短暂脑功能失调,表现多样;病因有遗传、脑部结构异常、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发作类型多样且反复;诊断靠病史采集、脑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药物、手术及其他;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需注意生活管理、安全防护、定期复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定义
小儿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引起的、突然的、短暂的脑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等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小儿癫痫与遗传因素相关,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综合征可导致癫痫的发生,比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等遗传性癫痫综合征,多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癫痫患者,儿童患癫痫的风险可能增加。
2.脑部结构异常:胎儿在宫内发育时脑部结构发育异常,如脑畸形、脑积水等;出生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意外等也可引起脑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例如,新生儿因产伤导致颅脑损伤,后续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3.代谢紊乱:某些代谢性疾病可引发小儿癫痫,如低血糖、低血钙、苯丙酮尿症等。以低血钙为例,血钙降低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发作,进而引发癫痫。
三、临床表现
1.发作类型多样
全面性发作:常见的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侧肢体强直后出现阵挛,可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擦鼻、咀嚼等,发作持续数秒后立即清醒,对发作无记忆。
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如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脚趾的抽动,可伴有感觉异常,如局部麻木、刺痛等,但意识清楚;复杂部分性发作,可出现意识障碍,伴有精神症状和自动症,如患儿出现无目的的咀嚼、摸索、游走、奔跑等动作,发作后不能回忆。
2.发作具有反复性:癫痫通常会反复发作,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类似的发作表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发作史,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发作时的表现、诱发因素等,同时了解家族史、出生史、既往病史等。例如,准确记录患儿第一次发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当时的环境、患儿的状态等。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小儿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癫痫患儿的脑电图可出现特异性的痫性放电波,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但一次脑电图检查阴性不能排除癫痫,需要结合患儿的临床发作情况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监测,以提高痫性放电的检出率。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有助于发现脑部结构异常,如脑肿瘤、脑畸形、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从而明确癫痫的病因。例如,通过头颅MRI可以清晰地观察脑部的细微结构,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病变。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全面性发作可选用丙戊酸钠等;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应遵循单药治疗为主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至有效控制发作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若存在明确的脑部致痫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致痫灶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
3.其他治疗:如生酮饮食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注意饮食管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六、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情况:小儿癫痫的预后因病因、发作类型、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而异。大多数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后,发作可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儿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也有少部分患儿可能成为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
2.注意事项
患儿生活管理: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
安全防护:在患儿发作时,要防止患儿受伤,将患儿侧卧,清除口腔异物,避免窒息和咬伤舌头等。家中应避免放置危险物品,如尖锐的家具、热水瓶等,以防患儿发作时受伤。
定期复诊:患儿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可以评估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小儿癫痫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