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牙龈炎
治疗牙龈炎需综合多方面,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龈上洁治)、局部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应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纠正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以及考虑全身健康与牙龈炎的关系(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影响,需对应处理),从多方面针对性措施控制炎症、维护牙龈健康。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
刷牙是控制菌斑的基本措施,应选择软毛牙刷,每天早晚至少各刷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要全面清洁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面、舌腭面和咬合面等。对于儿童,家长需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可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适合儿童的牙膏,以温和清洁口腔。成年人若有特殊生活方式,如吸烟等,可能需要更注重刷牙的彻底性,因为吸烟会增加菌斑附着和牙龈炎发生的风险。有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良好的口腔清洁有助于控制血糖相关的口腔并发症,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重牙龈炎。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可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牙线适用于一般的邻面清洁,牙缝刷则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正畸装置等特殊情况的人群。对于儿童,在家长帮助下使用牙线时要注意方法,避免损伤牙龈;成年人有正畸治疗史的,更需要频繁使用牙缝刷来清洁正畸装置周围的区域。
2.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这是治疗牙龈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专业的洁治操作,可以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局部刺激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操作过程类似,但儿童可能需要在更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可选择儿童牙科的专业环境来减轻其紧张情绪;女性在生理期时进行龈上洁治一般不受影响,但需注意自身的疼痛耐受情况;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在洁治前需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评估操作风险,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控制操作时间等。
二、局部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过氧化氢溶液,它具有抗菌、除臭和清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龈沟内的细菌数量。使用时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龈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中和残留的过氧化氢。儿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需谨慎,避免误吞,因为过氧化氢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孕妇在使用时也需遵循医生建议,因为任何药物在孕期的使用都需要权衡利弊;有肝肾功能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药物代谢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医生可能会调整使用方案。
氯己定含漱液也是常用的局部抗菌药物,它能有效抑制菌斑形成,使用时取适量含漱1-2分钟后吐出。儿童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能存在误吞风险,应选择儿童专用的低浓度氯己定含漱液,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含漱后的吞咽情况,避免误咽;有口腔黏膜病史的患者,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因为氯己定可能对口腔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
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的其他情况
1.纠正不良修复体
如果存在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等,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需要及时纠正或重新制作修复体。对于老年人,可能因口腔组织的变化导致原来的修复体不合适,更需要定期检查修复体情况;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口腔组织可能更敏感,若有不良修复体更易引发牙龈炎,需及时处理;有口腔种植病史的患者,若种植体周围的修复体不合适,也会影响牙龈健康,要尽早调整修复体以维护牙龈健康。
2.调整咬合
当咬合创伤导致牙龈炎时,需要进行咬合调整。对于儿童,咬合发育尚未完全稳定,咬合调整需谨慎,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逐步进行;运动员等因特殊生活方式导致咬合创伤的人群,在调整咬合后要注意恢复过程中的口腔保护;有颞下颌关节病史的患者,咬合调整需要综合考虑颞下颌关节的情况,避免因咬合调整不当加重颞下颌关节的问题。
四、全身健康与牙龈炎的关系及应对
1.与全身疾病的关联
一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牙龈炎的发生和发展,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使得牙龈炎更容易发生且不易控制。此时,除了针对牙龈炎的局部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牙龈炎的康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循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同时密切关注口腔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肿胀、出血等牙龈炎的表现。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牙龈炎时需要多学科协作,首先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采取口腔局部的对症处理措施。儿童若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出现牙龈炎表现,要更加注重口腔护理的温和性,避免进一步损伤牙龈,并且要及时与血液科医生沟通,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总之,治疗牙龈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从口腔清洁、局部治疗、去除刺激因素以及全身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炎症,维护牙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