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牙松动牙龈萎缩
牙周炎可致牙松动、牙龈萎缩,其成因包括菌斑作用、年龄、激素、吸烟及病史等;诊断靠临床检查与影像学;治疗有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洁治刮治)和手术治疗;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纠正不良习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需针对性维护口腔健康以避免牙松动和牙龈萎缩相关问题
一、牙周炎牙松动牙龈萎缩的成因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持结构,导致牙松动。而牙龈萎缩则与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密切相关,牙槽骨吸收使牙龈附着的基础丧失,从而出现牙龈萎缩。年龄因素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会有一定的生理性退变,加上长期的口腔不良习惯等,更易引发牙周炎相关的牙松动和牙龈萎缩;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加牙周炎发生风险,进而导致牙松动和牙龈萎缩;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周炎更容易发生且病情更易进展,加重牙松动和牙龈萎缩;有牙周炎病史的人群,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炎症持续存在,就会不断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松动逐渐加重和牙龈持续萎缩。
二、牙周炎牙松动牙龈萎缩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是否有红肿、出血、萎缩等情况;触诊检查牙周袋的深度,用牙周探针探测牙龈缘至袋底的距离,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小于3mm,若超过则提示有牙周炎;还要检查牙齿的松动度,可通过专门的松动度检查工具或手指感知牙齿的动度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牙槽骨的吸收程度、骨硬板的情况等,能更直观地了解牙周组织的破坏情况,帮助判断牙槽骨吸收与牙松动、牙龈萎缩的关系。
三、牙周炎牙松动牙龈萎缩的治疗措施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教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这是控制牙周炎的基础措施,对于减缓牙松动和牙龈萎缩的进展有重要作用。
2.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的牙石、菌斑和色素;龈下刮治则是深入牙周袋内,刮除龈下的牙石和菌斑,消除局部的刺激因素,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为牙周组织的恢复创造条件。
(二)手术治疗
如果基础治疗后牙周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牙槽骨吸收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牙周翻瓣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根面的牙石和菌斑,修整牙槽骨形态,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有助于改善牙松动和牙龈萎缩的状况,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术后感染、出血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四、牙周炎牙松动牙龈萎缩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定时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牙菌斑和牙石的堆积,从源头上预防牙周炎的发生,进而避免牙松动和牙龈萎缩。
(二)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特别是有牙周炎家族史、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口腔检查的频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牙周炎发展到导致牙松动和牙龈萎缩的严重程度。
(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对牙周组织的不良影响;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身体健康,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卫生习惯尚在养成中。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刷牙、使用牙线等。儿童患牙周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因为儿童牙周炎可能与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有关,早期干预可以避免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导致牙松动、牙龈萎缩等问题。
(二)孕妇
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更容易发生牙周炎。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可适当增加口腔清洁的次数。在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时,要提前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因为严重的牙周炎可能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退行性变,抵抗力下降。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如果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加重牙周炎的发展,进而导致牙松动和牙龈萎缩加重。同时,老年人在选择口腔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权衡治疗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