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痉挛会出现哪些症状
肠痉挛是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小儿和成人症状有别,小儿以脐周阵发性腹痛、哭闹等为主要表现,成人腹痛部位多样、能准确描述,不同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其症状有影响,需针对不同情况注意观察与护理,有相关病史者更要重视。
一、肠痉挛的定义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成人也可因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发生肠痉挛。
二、肠痉挛出现的症状
(一)小儿肠痉挛症状
1.腹痛特点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小儿会哭闹不安、翻滚、屈膝缩腹等。疼痛具有间歇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出现。例如,有的小儿可能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腹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不同年龄段小儿对腹痛的表现有所差异,婴儿可能主要通过哭闹来表达,可能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疼痛,但会有躯体扭动等表现;幼儿可能会用手指向腹部表示疼痛。
2.伴随症状
部分小儿可能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肠痉挛引起肠道蠕动紊乱,导致胃内压力变化,从而出现呕吐症状。另外,有的小儿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腹部胀气体征,但腹部触诊时可能仅感觉腹部较紧张,有时可摸到痉挛的肠管,但通常无固定压痛点。
(二)成人肠痉挛症状
1.腹痛表现
成人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同样为阵发性,疼痛部位多样,可在脐周、下腹部等部位,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能只是轻微的胀痛不适,有的则较为剧烈。例如,一些因饮食不当引起肠痉挛的成人,可能表现为脐周的阵发性隐痛,而因肠道炎症等因素诱发肠痉挛的成人,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
成人能够较准确地描述腹痛的部位和性质,发作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弯腰、双手捂腹等以缓解疼痛。
2.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恶心症状,少数人可能出现腹泻情况,这是因为肠道痉挛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以及蠕动节律。部分成人肠痉挛可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比如进食过多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肠痉挛,此时除了腹痛等症状外,可能还能回忆起相关的饮食诱因。
三、不同因素对肠痉挛症状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1.小儿
婴儿期由于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肠痉挛,且症状相对更难准确表达,主要通过哭闹等行为来体现。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观察小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有无持续哭闹不止等情况。如果小儿肠痉挛频繁发作且伴有精神萎靡、呕吐频繁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幼儿期小儿对肠痉挛的感知和表达有了一定发展,但仍需要家长细心观察腹痛的规律、程度等。同时,幼儿的生活方式中,饮食的不规律、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等都可能诱发肠痉挛,所以要注意幼儿的饮食调整,保证饮食的规律性和合理性。
2.成人
不同年龄段成人肠痉挛的诱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中青年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等诱发肠痉挛;老年人可能因肠道功能衰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肠道神经功能)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肠痉挛,且老年人肠痉挛有时可能掩盖其他严重肠道疾病,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如老年人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腹痛,要警惕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
对于小儿,过多食用冷饮、辛辣食物、暴饮暴食等都可能诱发肠痉挛。例如,夏天小儿大量进食冰淇淋后,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容易引起肠痉挛发作。所以家长要注意小儿的饮食结构,避免给小儿食用过多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成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等都可能导致肠痉挛发生。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成人,酒精刺激肠道,容易引起肠道痉挛。成人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过多易产气及刺激性食物。
2.运动方面
小儿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可能会引起肠痉挛。所以小儿在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进食。成人运动后如果快速饮用大量冷水等,也可能诱发肠痉挛,成人运动后应注意适当休息,缓慢补充水分和食物。
(三)病史因素
1.小儿
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病史的小儿,更容易出现肠痉挛相关症状,且病情可能相对复杂。例如,患有肠套叠等先天性肠道畸形的小儿,可能会出现类似肠痉挛的腹痛表现,但病情更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病史的小儿,要密切关注其肠道功能状态,一旦出现异常腹痛等表现,要尽快就医明确诊断。
2.成人
有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肿瘤病史的成人,发生肠痉挛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肠痉挛可能是这些疾病复发或加重的表现之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可能会出现肠道痉挛性腹痛,同时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所以有肠道相关病史的成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肠痉挛等相关症状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