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怎么回事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重要表现,由肝硬化等致门静脉压高使食管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病因主要有肝硬化、门静脉阻塞等。临床表现有出血及肝硬化其他表现。诊断靠胃镜、超声、CT、MRI等。治疗分急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预防要治基础病、定期胃镜。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少、老年并多病、女性需考虑特殊因素、特定生活方式者要改生活方式、基础病史者遵计划随访就医。
一、食管静脉曲张的定义
食管静脉曲张是指食管壁内的静脉丛发生异常扩张和迂曲。它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时,血液回流受阻,就会导致食管黏膜下的静脉侧支循环建立,从而形成食管静脉曲张。
二、病因
1.肝硬化:最为常见的病因,在我国,约80%-90%的食管静脉曲张由肝硬化引起。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会使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进而引发食管静脉曲张。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使得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门静脉高压形成,逐步出现食管静脉曲张。
2.门静脉阻塞:如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压迫等情况。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脾切除术后等因素有关,当门静脉血流受阻时,压力升高,可促使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主要且严重的临床表现。出血时患者可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也可呈咖啡渣样(若出血停止后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被胃酸作用);还可出现黑便,粪便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慌、乏力、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其他表现:患者可能伴有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如腹水(腹部膨隆)、脾大(可通过体检触及增大的脾脏)、肝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消瘦、乏力等)。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如分为轻、中、重度,还能观察到静脉曲张的形态,如是否为孤立型、串珠型等,同时还可以对曲张静脉进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质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硬化等病因,还能观察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等,辅助判断门静脉高压情况。一般来说,门静脉内径超过13mm可考虑门静脉高压。
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结构、门静脉系统的情况等,对于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阻塞等病因有一定帮助,还可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急性出血的治疗: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药物治疗(使用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
预防再出血: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采取药物预防(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通过降低心输出量和门静脉压力来预防出血)、内镜下重复治疗等措施。对于有严重食管静脉曲张且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门体分流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
2.预防
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等。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食管静脉曲张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门静脉系统畸形等原因有关。儿童患者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鉴别,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2.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时,要充分考虑其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情况,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肝、肾负担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女性人群: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特殊生理期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如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对月经等的影响,但总体治疗原则与其他人群类似,仍以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病因治疗和出血防治等为主。
4.有特定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者,需严格戒酒,因为酒精会进一步损害肝脏,加重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的病情;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要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遵循医生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
5.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已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和随访计划,定期复查肝功能、胃镜等相关检查,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紧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