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无症状、脑膜、脑血管、脊髓、脑实质等类型的不同症状;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异常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等,血清学检查有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等;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早期可能无异常,后期有脑萎缩等表现,头颅MRI更敏感可发现脑膜强化等,有梅毒感染史者需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判断神经梅毒。
一、临床表现多样
1.无症状神经梅毒:部分患者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但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如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等,多见于早期梅毒未经规范治疗,梅毒螺旋体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和女性患病概率无明显差异,若有梅毒感染病史且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评估则需警惕。
2.脑膜神经梅毒:多在感染梅毒后数月至数年发病,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还可能伴有低热等全身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年龄对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无特殊影响,但不同年龄患者对头痛等症状的耐受和表述可能不同,男性和女性发病表现无本质差异,有梅毒感染史且出现头痛、颈项强直等表现需考虑。
3.脑血管神经梅毒:可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样表现,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癫痫发作等,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脑动脉,导致动脉炎、狭窄或闭塞,年龄较大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可能影响病情表现,男性和女性发病后肢体无力等症状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有梅毒感染史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需高度重视。
4.脊髓神经梅毒
脊髓痨:主要表现为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尿失禁、Argyll-Robertson瞳孔(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等,发病与梅毒螺旋体侵犯脊髓后根及后索有关,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神经退行性变等因素影响症状表现,男性和女性发病后感觉异常等表现无本质区别,有梅毒感染史出现下肢疼痛、共济失调等表现要考虑。
梅毒性脊髓膜炎:可出现双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与梅毒螺旋体引起脊髓膜炎症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对下肢无力等运动障碍的恢复能力可能不同,男性和女性发病后感觉障碍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有梅毒感染史出现脊髓相关症状需排查。
5.脑实质神经梅毒
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实质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受损,年龄较大患者认知功能基础不同可能影响症状观察,男性和女性发病后人格及认知改变表现无特殊性别差异,有梅毒感染史出现智能及人格异常需警惕。
脊髓膜血管性神经梅毒:类似脑血管神经梅毒表现,有卒中样起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病机制与脑动脉受累相关,年龄因素对动脉病变影响同脑血管神经梅毒,男性和女性发病后症状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有梅毒感染史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需考虑。
二、实验室检查特点
1.脑脊液检查
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可增多,一般在(10-500)×10/L左右,蛋白含量常升高,多在0.5-1.5g/L以上,年龄对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影响不大,但不同年龄患者基础健康状况不同可能导致脑脊液指标波动,男性和女性脑脊液指标无明显性别差异,有梅毒感染史且怀疑神经梅毒者需进行脑脊液检查。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对神经梅毒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脑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CSF)阳性等,年龄和性别对该抗体检测结果无特殊影响,有梅毒感染史且脑脊液检查发现异常时需检测该指标。
2.血清学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可作为筛查和疗效观察指标,但其特异性相对较低,感染梅毒后血清学试验可呈阳性,年龄和性别对血清学试验结果无本质影响,有高危性行为等梅毒感染风险因素者需进行血清学检查。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特异性较高,阳性提示曾感染梅毒,年龄和性别对该试验结果无特殊影响,结合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可辅助诊断神经梅毒。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1.头颅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脑萎缩、脑梗死灶等表现,对于麻痹性痴呆患者可能可见脑皮质萎缩,年龄较大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脑萎缩,与神经梅毒导致的脑萎缩可能叠加,男性和女性头颅CT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有神经梅毒表现者可进行头颅CT辅助诊断。
2.头颅MRI: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更敏感,可发现脑膜强化、脑实质异常信号等,如脊髓痨患者脊髓后索T加权像可见高信号,不同年龄患者脑组织对MRI信号的反应无本质区别,男性和女性头颅MRI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怀疑神经梅毒时头颅MRI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