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且可反复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常见临床表现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如对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单眼视力障碍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如眩晕、平衡障碍、复视、吞咽及构音障碍、交叉性感觉或运动障碍等)。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恢复慢且易合并基础病,要及时就医并控制基础疾病;儿童TIA虽少见但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有关,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并避免诱发因素;孕妇发生TIA会影响自身和胎儿,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并注意休息和产检;有基础疾病者发生TIA风险高,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并改善生活方式。
一、症状特点
1.起病急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通常突然起病,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例如,患者可能在正常活动时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这种急骤起病的特点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感到十分突然和惊讶。
2.持续时间短: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多数患者的症状在1小时内缓解,这也是TIA与脑梗死的重要区别之一。比如,有的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视物模糊,可能在十几分钟后症状就自行消失了。
3.恢复完全:发作过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以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这容易让患者产生侥幸心理,认为症状消失就无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实际上TIA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4.反复发作:TIA可反复发作,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少则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多则一天发作数次。频繁发作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更高。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在一周内发作了34次短暂的肢体麻木,这就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二、常见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TIA
(1)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对侧肢体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面部瘫痪。比如患者可能突然发现自己拿东西不稳,走路时一侧下肢拖地,或者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可能只是感觉肢体稍感乏力,重者可能完全不能活动。
(2)感觉障碍:表现为对侧肢体或面部的感觉减退或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迟钝等。患者可能会感觉自己的手像戴了手套一样,或者对冷热、疼痛的感觉不灵敏。
(3)言语障碍:可出现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例如,患者可能想说话但说不出来,或者不能理解他人的话语,出现言语错乱的情况。
(4)单眼视力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眼黑矇,即眼前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正常。这是由于眼动脉缺血所致,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眩晕: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站立不稳,行走时可能会向一侧倾倒。这种眩晕通常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2)平衡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表现为走路时步伐紊乱、不能走直线等。这是由于小脑或脑干缺血影响了人体的平衡调节功能。
(3)复视:即看东西有重影,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导致双眼不能协调运动。患者可能会看到一个物体变成两个,影响视觉清晰度和对物体位置的判断。
(4)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吞咽食物或饮水时呛咳,说话声音嘶哑、含糊不清。这是由于脑干缺血影响了吞咽和发音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
(5)交叉性感觉或运动障碍:表现为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感觉或运动障碍,这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典型表现之一,提示脑干病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弹性下降,发生TIA后症状可能不典型,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疑似TIA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儿童:儿童TIA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儿童TIA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如果儿童出现短暂的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异常等症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发生TIA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如果出现TIA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会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4.有基础疾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TIA的风险较高。这些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控制基础疾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TIA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