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什么病
干眼症是常见眼科疾病,由多种因素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有眼部不适和视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通过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诊断,可通过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等治疗,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泪液的量、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老年人的泪腺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泪液分泌量减少,同时泪液的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脂质层、水样层等成分的比例异常,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干眼症。
(二)性别因素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能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干眼症相关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干眼症的发生率高于同龄男性。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电子设备,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眨眼可以促进泪液的分布,保持眼表的湿润。长时间不眨眼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多,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从而引发干眼症。一般来说,每看10分钟电子屏幕,建议眨眼10-15次来缓解眼表干燥。
2.环境因素:处于干燥、多风、空调环境中的人群,泪液蒸发速度会加快。例如在冬季使用暖气的室内,或者长期处于风沙较大的环境中,泪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增加了患干眼症的风险。
(四)病史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引发干眼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自身免疫系统会攻击泪腺等外分泌腺,导致泪液分泌显著减少,进而引发严重的干眼症。另外,眼部手术史,如白内障手术等,可能会损伤眼表的结构和泪膜的稳定性,使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干眼症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眼部不适症状
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疲劳,有异物感,好像眼睛里进了东西一样。还可能出现眼睛疼痛、灼热感等不适。例如,一些患者会描述眼睛像被沙子磨一样难受。
(二)视功能障碍
可能会出现视力波动的情况,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视力可能会暂时下降。另外,还可能影响夜间的视力,导致夜间开车等活动受到影响。因为泪膜不稳定会影响光线在眼表的折射,从而干扰正常的视觉功能。
四、诊断方法
(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I试验是常用的泪液分泌功能检查方法。将滤纸条置于下睑结膜囊内,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正常情况下,滤纸浸湿长度大于10mm,如果小于5mm则提示泪液分泌减少,可能存在干眼症。
(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
通过裂隙灯检查,在眼表滴入荧光素钠后,观察泪膜破裂的时间。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秒,如果小于10秒则表明泪膜稳定性下降,提示可能患有干眼症。
(三)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
可以通过仪器检测眼表的多项指标,如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泪河高度等。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提示角膜上皮有损伤,泪河高度降低也可能与干眼症相关。
五、治疗与预防
(一)非药物干预
1.改善生活方式
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遵循20-20-20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要远眺至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持续20秒。同时,要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和温度,避免长期处于干燥、多风或空调直吹的环境中。
2.眼部清洁与保湿
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保持眼表的湿润。人工泪液有不同的类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另外,使用温毛巾热敷眼部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热敷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泪液的分泌和分布,一般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二)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到局部的抗炎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医生来决定,例如一些含有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眼药水,但要谨慎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干眼症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眼部不适,要注意排查是否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环境因素等引起。家长要控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儿童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患干眼症。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眼部的保湿和清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果需要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在治疗干眼症时要考虑到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