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一颗牙龈萎缩了露出牙根了
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病、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和年龄因素;其危害有牙齿敏感、影响口腔美观、增加牙齿松动脱落风险;预防与改善措施有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纠正不良习惯、治疗相关疾病,需从多方面采取行动维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常见原因
1.牙周病:是导致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最主要原因。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龈组织和牙槽骨,使得牙龈逐渐退缩,牙根暴露。牙周病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的人群更容易患病,长期吸烟的人患牙周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2.刷牙方法不当:如果刷牙时用力过大、采用横刷法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长期下来会损伤牙龈和牙体组织,导致牙龈萎缩。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尤其常见于那些没有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且刷牙较为用力的人群。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刺激,引起牙龈炎症和萎缩。比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过高或过低等情况,在不同年龄使用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牙龈萎缩问题。
4.咬合创伤: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过度磨损、偏侧咀嚼等,会使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导致牙龈和牙槽骨受到创伤,进而出现牙龈萎缩。这种情况在有咬合不良情况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性别无特定偏向,但长期偏侧咀嚼的人群更易出现。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的退缩,不过一般这种退缩比较缓慢且程度较轻,但也可能导致牙根有一定程度的暴露。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这种生理性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的情况。
二、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危害
1.牙齿敏感:牙根表面没有牙龈覆盖,牙本质小管暴露,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容易出现牙齿敏感症状,如酸痛等,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生活质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有牙根暴露,都可能出现牙齿敏感问题,尤其在接触冷热刺激时更为明显。
2.口腔美观问题: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从外观上看牙齿变长,影响面部美观,对于注重外貌的人群来说会造成一定心理影响,尤其在社交等场合可能会不自信。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美观问题产生心理负担,不过年轻人可能更在意外观影响。
3.牙齿松动脱落风险增加:牙龈萎缩会使牙槽骨支持组织减少,牙齿的稳固性下降,长期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影响口腔的咀嚼功能等。这种情况在牙周病导致的牙龈萎缩患者中更为明显,随着牙龈萎缩程度加重,牙齿松动脱落风险逐渐升高,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可能,但牙周病患者中各年龄段均存在风险。
三、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预防与改善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这种刷牙方法能有效清洁牙齿和牙龈,减少菌斑和牙石的堆积,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群都适用,尤其要向儿童及老年人普及正确刷牙方法,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刷牙,老年人要注意选择合适牙刷并正确操作。
使用牙线和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牙缝较大或有假牙等情况的人群,可使用牙缝刷辅助清洁。不同年龄人群都可根据自身口腔情况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损伤牙龈。
2.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儿童也应从幼年开始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龈等问题并干预。
定期洁治: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石和菌斑,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各个年龄段人群都需要定期洗牙,尤其有吸烟、口腔卫生习惯不佳等情况的人群更应增加洗牙频率。
3.纠正不良习惯
改正刷牙方法:避免用力横刷等不良刷牙方式,选择正确刷牙方法并坚持。对于已经因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牙龈萎缩的人群,及时纠正刷牙方法是改善牙龈状况的重要一步,不同年龄人群都要注意刷牙方法的正确性。
调整咬合关系:如果存在咬合创伤,如牙齿过度磨损等情况,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调颌等处理,以减轻牙齿承受的异常咬合力,保护牙龈和牙槽骨。有咬合不良情况的人群需及时就医调整咬合,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咬合问题导致牙龈萎缩,需重视。
改变偏侧咀嚼习惯:有意识地纠正偏侧咀嚼,使两侧牙齿均匀受力,预防因偏侧咀嚼导致的牙龈萎缩等问题。长期偏侧咀嚼的人群要注意改变习惯,儿童可能因习惯问题导致偏侧咀嚼,需家长引导纠正,成年人也应及时调整。
4.治疗相关疾病:对于因牙周病等疾病导致的牙龈萎缩,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患有牙周病,需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控制牙周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不同年龄的牙周病患者都需要接受规范的牙周治疗,老年人患牙周病时更要重视治疗以延缓牙龈萎缩进程。
总之,对于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的情况,要从多方面采取预防和改善措施,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采取相应行动,以维护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