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怎么回事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常见病因有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发育不良)、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高辐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腹痛;诊断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处理包括一般处理、病因治疗、密切观察;预后多数经治可继续妊娠,部分会发展为难免流产,与病因、治疗及孕妇年龄等有关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情况。
二、常见病因
1.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例如,夫妻一方染色体存在平衡易位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不同年龄的女性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不同,年龄越大,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越高,这与女性卵子随着年龄增长质量下降有关。
胚胎发育不良也可引起先兆流产,如胚胎本身存在基因缺陷等问题,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表现。
2.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导致流产;孕妇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兆流产风险;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胚胎生长,也易引发先兆流产。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环境,增加先兆流产几率;宫颈内口松弛,在妊娠中期可能因胎儿增大等原因导致宫颈口扩张,引发流产,但在妊娠早期也可能表现为先兆流产症状,这与宫颈结构异常有关。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胚胎抗体等,会攻击胚胎,导致先兆流产。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其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容易影响胚胎的正常生存。
不良生活方式:孕妇过量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胚胎产生毒害作用,影响胚胎发育;过度劳累,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影响内分泌平衡等,增加先兆流产发生的可能性。
3.父亲因素:男方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随着男性年龄增长,精子质量也可能下降,染色体异常概率增加,进而影响胚胎健康。
4.环境因素:孕妇接触过多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体内,干扰胚胎正常发育;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如放射科工作环境等,辐射会损伤胚胎细胞,导致先兆流产。
三、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早期先兆流产主要表现为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颜色可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
2.腹痛:随后可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孕妇仅感下腹坠胀,也有孕妇腹痛较为剧烈。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检查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突出等。若宫颈未扩张,羊膜囊未突出,提示先兆流产可能性大;若宫颈已扩张,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2.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如胚胎是否存活、有无胎心搏动等。正常妊娠在超声下可见宫内孕囊、胚芽及胎心搏动,若超声提示胚胎发育与孕周不符,或无胎心搏动等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先兆流产。
3.激素水平检测:检测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水平。一般来说,先兆流产时孕激素水平可能偏低,hCG翻倍情况异常也提示胚胎可能发育不良,如hCG增长缓慢或不升反降,需考虑先兆流产可能。
五、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孕妇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休息和心理调节的要求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目的是为胚胎创造良好的宫内环境。例如,年轻孕妇可能因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心理疏导;高龄孕妇由于自身和胚胎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充分休息和心理安抚。
2.病因治疗:如果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先兆流产,可适当补充孕激素进行治疗;对于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需补充甲状腺激素;若存在子宫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合适时机进行手术矫正等处理,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3.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超声、激素水平等,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和腹痛情况。通过动态监测胚胎发育和孕妇自身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若经过休息和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缓解,超声提示胚胎发育良好,hCG水平正常翻倍,可继续观察妊娠进展;若病情加重,发展为难免流产等情况,则需及时终止妊娠。
六、预后情况
大多数先兆流产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继续妊娠,胚胎发育正常。但也有部分先兆流产会发展为难免流产。预后情况与病因、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如果是由于胚胎自身染色体异常等难以纠正的因素导致的先兆流产,预后相对较差;而由母体可纠正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不同年龄的孕妇预后也有差异,高龄孕妇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和胚胎质量等因素影响,预后相对年轻孕妇可能稍差,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密切观察,仍有部分高龄孕妇可以顺利度过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