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

来源:民福康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与产前、产时、产后因素相关。产前有遗传因素及母体感染、不良生活习惯、接触有害物质、患某些疾病等影响;产时有胎儿窘迫、难产导致脑部受损;产后有新生儿窒息、脑病、早产、感染等引发脑性瘫痪风险。

一、产前因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增加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特定的基因缺陷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研究表明约有15%-25%的脑性瘫痪患儿存在遗传方面的异常因素,这些遗传因素在胎儿尚未出生时就对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增加了脑性瘫痪发生的可能性,尤其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情况下,胎儿面临的风险相对更高。

2.母体因素

感染: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时,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例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的脑组织结构异常,干扰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从而增加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几率。一般在妊娠早期感染这些病毒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

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妇在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大脑供血、供氧以及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有研究显示,孕妇孕期每天吸烟超过10支或饮酒过量,会使胎儿发生脑性瘫痪的风险明显升高,且吸烟和饮酒的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高,这与有害物质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持续损伤有关。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在孕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例如长期处于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中,胎儿的神经细胞发育可能受到阻碍,导致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增加,尤其在孕早期胎儿神经系统快速发育阶段,接触有害物质的影响更为严重。

孕期患有某些疾病: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在子宫内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此外,孕妇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增加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这些疾病都会对胎儿的脑部血供、营养供应等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

二、产时因素

1.胎儿窘迫: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酸中毒等情况,如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子宫内氧气供应不足,影响胎儿脑部的能量代谢和神经细胞的功能。长时间的胎儿窘迫会使胎儿的脑组织受损,尤其是大脑皮层等对缺氧敏感的部位,从而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据统计,约有30%-40%的脑性瘫痪与产时胎儿窘迫相关,胎儿窘迫的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对脑部的损伤可能越重。

2.难产:如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胎儿过大等导致分娩困难,在助产过程中可能对胎儿头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如颅内出血等,进而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例如,使用产钳助产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胎儿头颅受挤压,引起颅内出血或脑实质损伤,这些损伤会干扰胎儿脑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生几率,难产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在足月儿中相对更易发生,对胎儿脑部的损害程度因具体情况而异。

三、产后因素

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窒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影响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脑部的能量代谢障碍,使神经细胞受损,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脑组织区域,如大脑皮层、基底节等。有研究表明,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发生脑性瘫痪的风险显著高于轻度窒息患儿,新生儿窒息后及时有效的复苏处理对于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若复苏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脑部损伤,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病可能性。

2.新生儿脑病:新生儿期发生的各种脑病,如胆红素脑病(多见于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性脑病等。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细胞,尤其对基底神经节等部位的神经细胞损害明显,可导致运动障碍等脑性瘫痪的表现。感染性脑病则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新生儿脑部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脑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这些产后发生的脑病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在新生儿期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脑病对于预防脑性瘫痪至关重要。

3.早产: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其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脑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的大脑皮层、白质等部位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伤,进而导致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研究显示,早产儿发生脑性瘫痪的风险是足月儿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虽然存活的早产儿数量增加,但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仍需引起重视,需要针对早产儿的特殊情况加强早期的监测和干预。

4.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在出生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如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可直接侵袭脑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破坏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导致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遗留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等脑性瘫痪相关的表现,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不同,对脑部的损伤程度和部位也有所差异,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于减少新生儿感染导致的脑性瘫痪风险至关重要。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宝宝肌张力高的原因可能是神经系统问题、遗传因素、代谢紊乱和其他因素,需要及时治疗。 1.神经系统问题 宝宝的大脑或脊髓可能存在问题,如脑性瘫痪、脑炎等,这会导致肌张力异常。 2.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肌张力高,如先天性肌强直。 3.代谢紊乱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也可能引起肌张
未满月新生儿脑瘫临床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瘫指的是脑性瘫痪,未满月新生儿有脑性瘫痪可能会出现频繁吐沫、喂养困难、活动减少等临床症状。 1、频繁吐沫 未满月新生儿的吞咽不协调,无法正常将唾沫咽下去,所以口腔中有较多的唾沫,被舌头搅动之后产生泡沫,会有频繁吐沫的临床症状。 2、喂养困难 未满月新生儿的吸吮能力比较弱,不能及时将奶汁吸出来,所以
如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指脑瘫,脑瘫可通过一般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患者若伴随运动障碍,家长需对其肢体进行理疗、按摩,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同时需加强护理,保证患儿营养均衡。 2、康复治疗:家长需根据患儿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通过家庭康复、特殊教育、感觉整合训练、引导式教育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有哪些
赵展荣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为小儿脑瘫,可能是出生前因素、围生期因素、新生儿期因素等引起的。 1.出生前因素 如果怀孕前后父母存在吸烟、饮酒及吸毒等情况时,则可能会影响胚胎质量而出现脑瘫,怀孕早期孕妇如果发生感染、中毒等现象时,可能会导致胎儿脑细胞发育不良而引起脑瘫。 2.围生期因素 如果孕妇分娩时间过长或胎盘
脑性瘫痪引起哪些障碍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是指脑瘫,脑瘫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1、运动功能障碍 当患有脑瘫时,容易使椎体系统受损,皮质运动区损伤,从而引起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流涎、关节脱位等。 2、智力障碍 如果患有脑瘫,由于脑组织出现损伤,容易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从而出现理解能力极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表现。 3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有脑瘫、癫痫、视听障碍等。 1、脑瘫 由于严重的颅内出血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大脑细胞,可能导致病儿发生脑性瘫痪,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病儿的智力。 2、癫痫 如果出血没有及时清除,时间久了血块会发生机化,形成一个异常的放电病灶,导致癫痫。 3、视听障碍 颅内出血可能直接损伤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小儿脑性瘫痪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通常指脑瘫,无法单凭宝宝会吃手排除此疾病。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患儿大多无法进行精细运动。宝宝会吃手不属于精细运动,并且造成宝宝不会吃手的原因较多,比如脑炎、脊髓灰质炎等,所以不可单凭此现象确诊是否患有脑瘫。 怀疑宝宝存在脑瘫问题时,应该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
轻度脑梗的早期症状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轻度脑梗一般指轻度脑梗死,缺乏特定的早期症状,如感觉麻木、头晕、瘫痪等。 脑梗死属于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没有特定的早期轻度脑梗死的症状,部分病例在脑梗死发作之前,可能会出现阵发性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如身体各处出现感觉麻木、头晕不适,瘫痪,甚至晕厥等。随着疾病发展,还会出现失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是脑瘫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不一定是脑瘫。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出生时生物体正常发育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反应,包括吸吮、瞳孔对光反应、伸手抓握等反射。这些原始反射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或消失,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得更加有意识和自主。但某些原始反射的异常或消失可能与脑部损伤或发育异常有关,如伸手抓握反射的异常可能与
脑瘫被简称为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瘫本身就是一种简称,其全名为脑性瘫痪。 脑瘫全名为脑性瘫痪,所以其本身就为简称。脑瘫是一种涉及运动和姿势控制的神经发育障碍,可以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幼儿时期发生,通常是由于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的,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以伴有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对于大
脑性瘫痪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李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瘫对孩子危害和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和姿势的异常,比如到走的年龄,不能正常行走或者有些孩子虽然能行走了,但是会出现姿势异常等。此外,脑瘫也有可能是痉挛性脑瘫,孩子走路时会出现剪刀一样步态或是有些偏瘫型的脑瘫,患儿一侧肢体肌张力高,一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可能会出现跛行。
脑性瘫痪的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脑性瘫痪的病人有肌张力高的,有肌张力低的,另外有一些偏瘫的,或者是这个有合并症的等等这些,合并有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这种病人,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病人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方说一个病人他的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这个病人我们可能要选择包括蜡疗、中药熏蒸、水疗等等这些,当然也包括按摩,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他肌张力特别高的情况下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四个,第一是早产,第二缺血缺氧、窒息,第三十胆红素脑病,第四则是孕期感染,常见的感染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风疹病毒感染等。小儿脑性瘫痪应及时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面肌瘫痪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的面肌瘫痪,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很少需要做手术治疗,除非是因为长期以后,因为恢复不良而引起了口角痉挛,可以去做神经减压术呃,但是在做神经减压手术之前,其实可以先去肌注肉毒素,如果一定要去做手术治疗,则要做一下术前评估,比如肌电图啊,或者查一下是否有内科系统疾病等。而做完手术之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神经营养的药物,辅
面肌瘫痪早期症状?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分为中枢性面肌瘫痪和周围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肌瘫痪就是面神经炎,在早期一般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受风寒的病史,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等,表现为一侧眼力上下均受到影响。中枢性面肌瘫痪一般只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面肌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有周围性的面肌瘫痪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通常周围性的面肌瘫痪需要与面肌痉挛相鉴别诊断,同时还要与重症肌无力做鉴别诊断。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要明确是脑梗死、脑出血还是肿瘤占位等导致的。也有部分面肌瘫痪会伴有头痛、眼睛发红等表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