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局限于胃黏膜层,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可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其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自身免疫及其他因素等;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胃黏膜可出现糜烂、腺体正常;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及部分患者上腹部可有轻压痛;诊断方法有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学检查等;治疗与管理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如Hp感染治疗、去除诱因等)、对症治疗及日常管理(如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等),大多数患者经明确病因、合理诊断和规范管理可获较好治疗效果,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一、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局限于胃黏膜层,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可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最主要的病因,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穿过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到达胃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引发炎症反应。人群中Hp感染率较高,且在不同年龄、生活卫生条件不同的人群中分布有差异,例如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率相对更高。
2.十二指肠-胃反流: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胆酸、胰酶等物质可损伤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等改变。这种情况在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十二指肠-胃反流。
3.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同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更容易因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
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等,这些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引发贫血等并发症。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特定人群中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格外关注自身免疫相关指标。
5.其他因素:年龄增长也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胃黏膜的防御修复功能逐渐减退;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三、病理表现
1.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在炎症活动期可能还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2.黏膜糜烂:部分患者胃黏膜可出现糜烂,表现为黏膜上皮的缺损。
3.腺体正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腺体没有萎缩性改变,腺体形态、数量等基本正常。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在进食后加重或缓解,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消化不良:常见症状有腹胀、早饱、嗳气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胃的消化功能受影响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胃镜检查时发现。
2.体征:多数患者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五、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等情况,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程度等。
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适合各年龄人群,尤其是儿童;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同时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及观察胃黏膜病理情况。
3.血清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检测到壁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六、治疗与管理
1.针对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于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进行Hp根除治疗,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和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联合使用,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过敏史等综合考虑,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抗生素治疗,多以非药物干预和观察为主。
去除诱因:对于因药物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应尽量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对于有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患者,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饮食、睡前3小时不进食等;对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患者,需进行心理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2.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等药物缓解症状,儿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3.日常管理
饮食调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成年人可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儿童则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增强体质,促进胃黏膜修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通过明确病因、合理诊断和规范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