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该注意什么
小中风需及时就医评估,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改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调节心理,还需定期复查,依个体情况调整复查频率和项目,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及监测病情变化。
一、及时就医评估
1.立即就诊原因: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虽症状可能短期缓解,但它是脑卒中的高危预警信号,约1/3的TIA患者会在未来6个月内发生脑梗死,所以一旦出现类似小中风的症状,如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急诊,进行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脑部情况,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人群,小中风症状出现时更需迅速就医,因为这类基础疾病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且病情可能进展较快。
2.评估项目及意义:医生会通过神经系统查体、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血管检查(如颈部血管超声、头颅血管造影等)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血液检查能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如血糖、血脂水平异常是导致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检查可明确脑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病变情况,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小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可导致血压波动的因素。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在饮食上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需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适当进行运动,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要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等合理范围。
3.高脂血症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根据血脂升高的类型,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定期复查血脂,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对于高危的脑血管疾病患者,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三、改善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摄入400-500克蔬菜,200-300克水果;减少红肉(如猪肉、牛肉等)的摄入,适量增加白肉(如鸡肉、鱼肉等)的摄入。同时要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
2.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哑铃锻炼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等。
3.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应坚决戒烟,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戒烟后身体会逐渐恢复,如戒烟20分钟后血压可降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等,长期戒烟还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四、心理调节
1.情绪影响:小中风的发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担心再次发作、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不良情绪。而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又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帮助放松身心。
2.特殊人群心理关怀:对于老年患者,可能还会存在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耐心倾听老人的感受,帮助老人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担心疾病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要引导其正确看待疾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五、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及项目: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1-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神经系统查体、血压、血糖、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如血压是否控制稳定、血脂是否仍在目标范围内、血管病变是否有进展等,以便医生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对于有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例如,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每月复查一次相关指标。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调整复查的侧重点,如老年患者要更关注认知功能的评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