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梅毒的区别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发病机制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临床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靠病史等诊断并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等传播,分一期(硬下疳)、二期(多样皮肤黏膜损害等)、三期(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等损害),病原体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可助诊,需与硬下疳等鉴别,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需综合因素准确诊断鉴别以定治疗方案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湿疹的诱发因素可能有差异,儿童湿疹可能与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衣物材质等)、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等有关;成人湿疹可能与工作压力、接触化学物质等关系密切。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输血、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繁殖并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其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体内的定植、繁殖以及人体的免疫反应等相关。不同性别均可患病,性活跃人群相对更易感染,有不洁性行为史等高危因素者风险更高。
二、临床表现
湿疹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初期为红斑,随即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皮肤破损,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剧烈瘙痒,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界清楚,自觉瘙痒剧烈。不同年龄人群湿疹的临床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好发部位上有一定差异,儿童湿疹在头面部相对更常见,成人慢性湿疹可能因长期搔抓等导致皮肤增厚更明显。
梅毒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4周出现,常为单个,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有软骨样硬度,多见于外生殖器,如男性的冠状沟、阴茎、龟头,女性的大阴唇、小阴唇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肛门、直肠、口唇、舌、咽、宫颈及手指等处。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可累及皮肤、黏膜、骨骼、眼、神经系统等。皮肤损害表现多样,如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等,常泛发对称,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黏膜损害可见黏膜斑,好发于口腔、生殖器部位,表面潮湿,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还可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皮肤摩擦和潮湿部位,为扁平的丘疹,表面糜烂湿润或有渗出。
三期梅毒:为晚期梅毒,一般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5年甚至更久发生,可累及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皮肤黏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部、肩背及四肢伸侧,为簇集排列的铜红色结节,质硬,可自然吸收或破溃形成溃疡;树胶肿为皮下结节或浸润性斑块,中心逐渐软化破溃,形成穿凿性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心血管梅毒可引起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梅毒可出现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
三、实验室检查
湿疹: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梅毒
病原体检查:一期梅毒硬下疳处取材,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梅毒螺旋体,是梅毒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等)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于筛查和疗效判断,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特异性高,常用于确诊,但一般不会转阴,可作为梅毒的确诊依据。不同阶段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有所不同,一期梅毒硬下疳发生后1-2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可出现阳性,二期梅毒时阳性率几乎达100%,三期梅毒时阳性率也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清固定现象。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病程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神经性皮炎常先有瘙痒,后出现苔藓样变,皮疹多为扁平丘疹,无多形性皮损;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患者本人或家族成员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皮疹好发于肘窝、腘窝、面部等部位,常有皮肤干燥、剧烈瘙痒等表现。
梅毒:根据不洁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需要与硬下疳、扁平湿疣等疾病鉴别。硬下疳需与生殖器疱疹、固定型药疹等鉴别,生殖器疱疹常为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疱,疼痛明显,复发率高;固定型药疹有用药史,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停药后可消退。扁平湿疣需与尖锐湿疣鉴别,尖锐湿疣皮损为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检查阴性。
总之,湿疹与梅毒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