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是盆腔炎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指盆腔内组织器官感染后脓液积聚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多由需氧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所致。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盆腔手术史、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机体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有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以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RP、PCT等)和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治疗措施有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等)、药物治疗(用抗生素抗感染)、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等)及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加强锻炼和定期体检。
一、盆腔脓肿的定义
盆腔脓肿是指盆腔内组织器官(如输卵管、卵巢、子宫等)发生严重感染后,脓液积聚而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它通常是盆腔炎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由需氧菌、厌氧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传播、生殖道上行感染、血行传播等途径进入盆腔,引发炎症反应。当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局部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进而形成脓肿。
2.盆腔手术史:如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输卵管结扎术等盆腔手术,若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增加盆腔脓肿的发生风险。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憩室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组织感染,最终形成脓肿。
4.机体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处于妊娠、产后等特殊生理状态,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盆腔脓肿的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寒战。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下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多为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在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坠胀感。
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量增多,可为脓性、伴有异味。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2.体征:
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及包块,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妇科检查:阴道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及附件区有压痛,有时可触及盆腔内的肿块。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有无盆腔手术史、性生活史、月经史等,以及是否有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和妇科情况,了解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肿块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这两项指标可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在盆腔脓肿患者中通常会升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病原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血培养和阴道分泌物培养:对于明确病原体种类及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盆腔脓肿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盆腔内有无液性暗区、脓肿的大小、位置及形态等。
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复杂的患者,CT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脓肿的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更准确地显示盆腔脓肿的特征,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
五、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2.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结果未明确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应用。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3.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增大;脓肿破裂,出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脓肿位置较低,突向阴道后穹窿,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
4.其他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盆腔脓肿,还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将脓液引出,同时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盆腔脓肿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抗生素的选择应避免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可能会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应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产检。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免疫力低下,盆腔脓肿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患盆腔脓肿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心理。
七、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2.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多个性伴侣,预防性传播疾病。
3.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一旦发现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道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炎症上行蔓延至盆腔。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