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与侵蚀性葡萄胎的区别
葡萄胎是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病理特点是绒毛间质水肿等且病变局限,临床表现有停经后阴道流血等,诊断靠超声等,治疗以清宫等为主,预后较好需随访;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病理有子宫肌层内水泡状组织等,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等转移灶表现,诊断靠血HCG等,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较好也需随访,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差异,有葡萄胎病史者再次妊娠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
一、定义与性质
1.葡萄胎:是一种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其发病与营养状况(如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社会经济因素(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年龄(小于20岁及大于35岁的女性发病风险较高)等因素有关。
2.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部位,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它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
二、病理特点
1.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或稀少,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滋养细胞包括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且有一定的异型性,但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不侵入肌层,也不发生远处转移。
2.侵蚀性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水泡状组织,滋养细胞增生明显,异型性程度较葡萄胎显著,可见绒毛结构及退化的绒毛阴影,常侵入肌层血窦,引起出血坏死。
三、临床表现
1.葡萄胎:
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患者在停经8-12周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出时停,反复发生,如大血管破裂,可造成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有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
妊娠呕吐:出现时间一般较正常妊娠早,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子痫前期征象:可在妊娠20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症状较严重。
卵巢黄素化囊肿: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一般无症状,偶可发生扭转。
2.侵蚀性葡萄胎:
阴道流血:多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
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子宫肌层内病灶处子宫不能正常复旧,表现为子宫增大、质软,或因病灶部位不同出现子宫不均匀增大。
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表现为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阴道可见阴道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发生大出血;转移至脑部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偏瘫及昏迷等;转移至消化道可出现呕血、便血等。
四、诊断方法
1.葡萄胎: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典型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
血清HCG测定:葡萄胎时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相应孕周的值,常在停经后血HCG浓度>100kU/L,甚至高达1000kU/L以上。
2.侵蚀性葡萄胎:
血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血HCG持续异常升高是诊断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依据。一般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血HCG仍持续高水平,或曾一度下降后又上升。
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内可见高回声团块,边界清但无包膜;或见肌层内有回声不均区域或团块,边界不清且无包膜;也可表现为整个子宫呈弥漫性增高回声,内部伴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
组织学诊断: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可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五、治疗原则
1.葡萄胎:
清宫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选用吸刮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清宫时应注意预防出血过多、子宫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有高危因素(如HCG>100000U/L、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等)的患者,可考虑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应保留卵巢。
预防性化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或放线菌素D单药化疗1-2个疗程。
2.侵蚀性葡萄胎:
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等,一般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EMA-CO方案等。化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FIGO预后评分等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于病变局限于子宫、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一般在化疗后病情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对于转移灶的处理,如肺部孤立的转移病灶,在化疗的基础上可考虑行肺叶切除术等。
六、预后与随访
1.葡萄胎:
预后:葡萄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清宫等治疗后可治愈。但部分患者有复发倾向,约10%-20%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少数可发生远处转移。
随访:葡萄胎患者清宫后需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清HCG测定,一般每周一次,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月一次持续至少6个月,此后每半年一次,共随访1-2年。同时应注意月经是否规律,有无阴道流血、咳嗽、咯血等症状,并定期做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等。
2.侵蚀性葡萄胎:
预后:侵蚀性葡萄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化疗可治愈。但少数患者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其预后与FIGO预后评分有关,评分越低预后越好。
随访:治疗结束后应严密随访,随访内容同葡萄胎,随访时间为化疗停止后每月一次,持续3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至1年,以后每年一次,至少随访2年。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一般建议避孕1-2年,首选避孕套避孕,也可选用口服避孕药,但应避免使用宫内节育器,以免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年轻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葡萄胎,而侵蚀性葡萄胎的发生与葡萄胎的处理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内分泌等功能,可能对降低葡萄胎的发生风险有一定帮助。对于有葡萄胎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或侵蚀性葡萄胎的风险会增加,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