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是一种眼外肌疾病,双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向外偏斜且各注视方向斜视角度基本一致。其病因包括解剖、神经支配、屈光和遗传因素;临床表现有眼位偏斜、复视、视力问题和视疲劳;诊断需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和同视机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矫正屈光不正、视觉训练、三棱镜矫正)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及时治疗并做好术后护理,老年人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孕妇孕期一般不手术,可先采取非手术方法缓解症状。
一、定义
共同性外斜视是一种眼外肌疾病,属于斜视的一种类型。在这种疾病中,双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会向外偏斜,并且在各个不同的注视方向上,斜视的角度基本保持一致,无明显差异。它与麻痹性斜视不同,后者通常是由于眼外肌麻痹等原因导致眼球运动受限,在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角度会发生变化。
二、病因
1.解剖因素:眼外肌的附着点、走行方向等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运动和协调,从而引发共同性外斜视。例如,眼外肌的力量不平衡,某些肌肉过强或过弱,打破了眼球运动的平衡,导致眼球向外偏斜。
2.神经支配因素:眼球的运动由神经系统精确控制。当神经传导通路出现问题,如神经冲动的发放异常或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可能使眼外肌的运动不协调,进而导致共同性外斜视。
3.屈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看近时不需要过多的调节,相应的集合功能也会减弱,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外斜视。而远视患者为了看清物体,过度使用调节,会带动过多的集合,可能导致内斜视,但如果集合功能长期过度使用后出现疲劳或失调,也有可能发展为外斜视。
4.遗传因素:共同性外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其直系亲属患该病的概率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眼外肌的发育、神经调控等方面起作用。
三、临床表现
1.眼位偏斜:这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一只眼睛向外偏斜。在外观上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双眼不再处于对称的位置。
2.复视:部分患者会出现复视,即看一个物体时会看到两个影像。这是由于双眼的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影像不能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大脑无法将两个不同位置的影像融合成一个,从而产生复视现象。
3.视力问题:长期的外斜视可能导致斜视眼的视力发育受到影响,出现弱视。尤其是在儿童时期,视觉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如果斜视得不到及时矫正,弱视的发生率会更高。
4.视疲劳:患者为了克服复视和眼位偏斜带来的视觉干扰,眼睛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和适应,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睛酸胀、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
四、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双眼的视力,了解视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力下降或弱视。对于儿童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视力检查方法,如儿童视力表、图形视力表等。
2.眼位检查:医生通过遮盖去遮盖试验、交替遮盖试验等方法来确定眼位是否偏斜以及斜视的类型和程度。遮盖去遮盖试验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显斜和隐斜,交替遮盖试验则有助于进一步测量斜视的角度。
3.眼球运动检查:观察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情况,评估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正常。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跟随手指或目标物向不同方向转动眼球,注意眼球运动的范围、速度和协调性。
4.屈光检查:使用验光仪等设备检查患者的屈光状态,确定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散瞳验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
5.同视机检查:同视机可以测量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包括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等。通过同视机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受损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矫正屈光不正: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患者,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改善视力和眼位。例如,近视患者佩戴近视眼镜,远视患者佩戴远视眼镜,有助于调整眼睛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减轻斜视症状。
视觉训练:包括集合训练、融合训练等。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增强患者的双眼协调能力和融合功能,改善眼位和视觉质量。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患者长期坚持。
三棱镜矫正:对于一些轻度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佩戴三棱镜眼镜可以帮助减轻复视症状,使双眼的影像更加接近,提高视觉舒适度。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如果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斜视程度较重、影响外观和视觉功能,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建议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进行手术,以促进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和发育。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眼外肌减弱术、眼外肌加强术等。眼外肌减弱术是通过减弱某条或某几条眼外肌的力量,使眼球的运动更加平衡;眼外肌加强术则是增强眼外肌的力量,以调整眼球的位置。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眼外肌的功能情况来确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共同性外斜视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弱视,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情况,一旦发现眼位偏斜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视力检查、戴镜和视觉训练等。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减轻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同时,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避免感染,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康复训练。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共同性外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眼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睛的屈光状态和眼外肌的功能。如果孕妇患有共同性外斜视,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手术和麻醉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先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佩戴眼镜、进行视觉训练等,缓解症状。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