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怎么办好
牙龈萎缩由多种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合适工具)、定期口腔检查(成人每6-12个月,儿童从乳牙长出就查)、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多维C、少糖,戒烟限酒)进行非药物干预,还可进行牙周治疗(洁治、刮治、手术)及针对全身性疾病治疗,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采取措施改善牙龈萎缩状况
一、明确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牙周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菌斑、牙石等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会使牙菌斑堆积,增加牙龈萎缩风险;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的横刷法,会损伤牙龈;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增加牙龈萎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年龄增长也会使牙龈出现生理性萎缩。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进行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移动约1毫米,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早晚各刷一次。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时间控制在2-3分钟左右。成年人若有牙周炎等问题,可能需要更注重口腔卫生细节,如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可选用冲牙器辅助清洁,冲牙器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牙龈沟等部位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的人群,冲牙器的使用能减少食物残渣在牙根部位的堆积,降低牙龈炎症发生的可能。但使用冲牙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压,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度刺激。
2.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常规检查、牙周检查等。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若发现有牙菌斑、牙石等,及时进行洁治(洗牙)等处理。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成年人,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牙龈健康,更要增加口腔检查频率,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应进行口腔检查,一般1岁左右可带儿童到口腔科进行第一次检查,之后每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儿童时期是口腔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以及牙齿排列、牙龈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3.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同时,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因为过多的糖分会在口腔中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加重牙龈炎症。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饮食上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牙龈健康。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口腔内环境改变,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加重牙龈炎症,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饮酒过量也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戒烟限酒对于预防和改善牙龈萎缩非常重要。特别是吸烟者,戒烟后能明显改善口腔环境,有利于牙龈健康的恢复。
三、医疗干预情况
1.牙周治疗
洁治和刮治:如果是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首先会进行洁治(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牙周炎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深入牙龈下方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及炎性肉芽组织。一般来说,洁治可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而龈下刮治则根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以及间隔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治疗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防止病情复发。
牙周手术:对于一些牙龈萎缩较严重、经过基础牙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瓣移植术等。牙龈瓣移植术是将健康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的部位,以覆盖暴露的牙根,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但牙周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
2.针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如果牙龈萎缩是由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那么首要的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内分泌科医生的治疗方案,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血糖稳定对于改善牙龈炎症、减缓牙龈萎缩进程非常关键。例如,通过合理饮食搭配和适当运动,配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长期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有利于口腔牙龈健康的改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多与口腔不良习惯或局部刺激有关。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指导,帮助儿童养成正确刷牙习惯,避免儿童出现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牙龈和牙齿发育。一旦发现儿童牙龈有异常,如牙龈红肿、出血等,要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早期干预,防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2.老年人:老年人牙龈萎缩可能与生理性萎缩和牙周疾病等有关。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维护,由于牙齿可能存在磨损、松动等情况,要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特别告知医生自身的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口腔治疗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例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安全。
3.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牙龈对局部刺激敏感性增加的情况,更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牙龈萎缩。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在刷牙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牙龈。同时,孕妇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如果孕妇患有牙龈炎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治疗,因为孕期口腔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孕妇的营养摄入和胎儿的健康。
总之,对于牙龈萎缩,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等综合手段来改善牙龈萎缩状况,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相应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