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患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包括:染色体方面,检查夫妻双方及流产胚胎染色体,判断是否因染色体异常引起流产;解剖结构上,通过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子宫形态、结构、宫腔情况及盆腔器官状态;内分泌检查涵盖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胰岛素,了解内分泌平衡及代谢功能;感染因素检查有TORCH筛查及其他病原体检查,排查病原体感染;免疫功能检查包括自身抗体和封闭抗体检测,明确免疫因素;凝血功能检查有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异常。同时不同患者群体在检查时有特别注意点,患者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有创检查要遵循术前指导。
一、染色体检查
1.夫妻双方染色体分析:习惯性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原因之一。约有5%6%的习惯性流产夫妇中至少一方存在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胚胎染色体也出现异常,从而引起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
2.流产胚胎染色体检查:对流产的胚胎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能够帮助判断此次流产是否由染色体异常导致。如果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检查就更为必要,以排除遗传因素。例如,如果胚胎是三倍体等非整倍体异常,可能与夫妇中一方的染色体异常或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二、解剖结构检查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内膜的情况。子宫纵隔、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解剖结构异常都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如子宫纵隔可导致宫腔空间减小,影响胚胎正常生长,引发流产。一般在月经周期的合适时间进行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子宫状态。
2.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子宫和输卵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或超声观察造影剂的流动情况,从而了解子宫腔的形态和输卵管的通畅性。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病变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可表现出特征性的影像,有助于发现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宫腔病变。
3.宫腔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情况,对于超声和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并且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以直接摘除,对于宫腔粘连可以进行分离。宫腔镜检查一般在月经干净后早中期进行。
4.腹腔镜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盆腔内器官的情况,如有无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粘连可能会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和卵子的运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盆腔内微环境改变,影响胚胎着床。腹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三、内分泌检查
1.性激素六项: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妊娠至关重要。FSH和LH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E2水平不足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孕酮在怀孕早期对于维持妊娠的稳定性很关键,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不足是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PRL水平过高可干扰性腺轴功能,导致排卵异常和黄体功能异常。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25天进行检查,以了解基础内分泌状态。
2.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殖功能有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受孕和妊娠的维持。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指标。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增加流产的风险。
3.血糖和胰岛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等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同时高血糖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增加流产的可能性。检查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等,以评估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状态。
四、感染因素检查
1.TORCH筛查:即弓形虫(Toxoplasma)、风疹病毒(Rubellavir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的筛查。这些病原体感染孕妇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和流产。例如,孕妇在孕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听力障碍等多种畸形。一般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筛查,了解是否存在近期感染或既往感染史。
2.其他病原体检查:还需要检查是否存在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感染。这些病原体可引起生殖道炎症,炎症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的风险。例如,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子宫内膜炎,影响胚胎的植入和生长。检查方法包括分泌物培养、核酸检测等。
五、免疫功能检查
1.自身抗体检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抗β2糖蛋白I抗体等。这些抗体可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磷脂结合,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发胎盘血管微血栓形成,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从而导致胚胎缺血缺氧而流产。检测一般需要多次采血,间隔一定时间复查,以明确抗体的持续存在情况。
2.封闭抗体检查: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一种封闭抗体,它可以保护胚胎不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部分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缺乏这种封闭抗体,导致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封闭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免疫因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必要时可进行主动免疫治疗。
六、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孕妇体内凝血功能失衡,处于高凝状态,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流产。例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2.血栓弹力图:能够全面评估血液的凝固状态、纤溶功能等。与传统的凝血指标相比,血栓弹力图更能动态地反映凝血过程,对于发现潜在的凝血异常更为敏感。对于有高凝倾向或有血栓形成病史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对于不同年龄段、性别的患者,在进行上述检查时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年龄较大的女性(如35岁以上),卵巢功能可能已经有所下降,在进行内分泌检查时要更加关注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如FSH、AMH(抗缪勒管激素)等。对于肥胖患者,应特别关注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因为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流产风险。有慢性疾病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妊娠和检查结果的影响,需要多学科协作评估。此外,在进行各项检查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准备进行有创检查如腹腔镜检查时,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前指导,调整身体状态,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