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是累及葡萄膜的炎症,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创伤及理化损伤等;临床表现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散瞳和抗炎;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眼部外伤、定期眼部检查来预防。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引发葡萄膜炎,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累及葡萄膜导致炎症发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细菌感染相关的葡萄膜炎更易发生,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细菌感染后更易引发葡萄膜炎症。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葡萄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对于儿童来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活化可累及葡萄膜导致炎症。成年人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炎也较为常见,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诱发病毒活化,从而引发葡萄膜炎。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也可导致葡萄膜炎,如曲霉菌、念珠菌等感染。免疫抑制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相关的葡萄膜炎,此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免疫状态及眼部情况。
2.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葡萄膜,如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25%-3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并发葡萄膜炎。在这种情况下,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葡萄膜组织,导致炎症发生。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长期关注眼部情况,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时,葡萄膜炎可能会复发或加重。
一些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综合征也可引起葡萄膜炎,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白癜风、听力障碍等。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眼部及其他系统的色素细胞有关,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具体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3.创伤及理化损伤
眼部遭受外伤,如眼球穿通伤、钝挫伤等,可直接损伤葡萄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对于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在玩耍或进行一些可能导致眼部外伤的活动时,如使用玩具不当等,需要注意观察眼部情况,一旦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眼部外伤后可能会引发葡萄膜炎。
眼部长期接触某些理化物质,如化学性物质、紫外线等,也可能导致葡萄膜炎。长期在紫外线强烈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渔民、高原地区工作者等,需要做好眼部防护,因为紫外线可能会损伤葡萄膜组织,增加葡萄膜炎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眼红:患者可出现眼部发红,这是葡萄膜炎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炎,眼部血管扩张都可导致眼红,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眼白部分轻度发红,重者可呈现明显的充血。
眼痛:多数患者会有眼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刺痛、胀痛或隐痛等。在急性葡萄膜炎发作时,眼痛往往较为明显,可伴有眼眶周围疼痛。儿童患者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眼痛,但会表现出哭闹、用手揉眼等异常行为,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视力下降:炎症累及不同部位的葡萄膜会影响视力。如果累及晶状体后囊或黄斑区,视力下降会比较明显。例如,睫状体炎症可导致房水分泌、排出异常,进而影响屈光间质透明度,引起视力下降;脉络膜炎症若累及黄斑区,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不同年龄患者视力下降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出现视物不清、不能准确抓取物品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自觉看东西模糊。
畏光:患者常伴有畏光症状,在光线刺激下会感到不适,喜欢处于较暗的环境中。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眼部对光线的敏感性增加。
2.体征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睫状充血是指角膜缘周围呈紫红色充血,混合充血则是睫状充血和结膜充血同时存在。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眼部血管引起的。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在角膜后表面形成KP,根据炎症性质不同,KP的形态、大小、数量等有所差异。例如,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KP可能呈羊脂状;感染性葡萄膜炎时,KP可能为粉尘状等。
前房闪辉:前房内蛋白质等渗出,使房水透明度降低,出现前房闪辉,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血-房水屏障破坏,蛋白质等物质进入前房所致。
前房细胞:前房内有炎症细胞,可通过裂隙灯检查发现,炎症细胞的多少反映了炎症的活动程度。
三、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前是否有感染史,如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如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是否有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询问出生史、生长发育史等,了解是否有先天性感染或发育异常相关因素。
2.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通过裂隙灯可以观察眼前段的情况,如角膜、前房、虹膜、睫状体等,明确是否有充血、KP、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等改变,有助于判断炎症的部位和程度。
眼底检查:对于后段葡萄膜炎,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可通过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机等设备,观察脉络膜、视网膜等部位的情况,了解是否有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病变。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炎症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有感染性炎症;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葡萄膜炎的患者,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类型。
病原体检测:对于考虑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学检测(PCR等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真菌学检测(真菌涂片、培养等)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
四、治疗
1.散瞳治疗
使用散瞳药物,如阿托品眼膏等。散瞳可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解除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治疗尤为重要,可有效预防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2.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局部使用如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全身使用可根据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尤其是儿童患者,更要密切监测眼压等情况。
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眼部疼痛等症状。
五、预后及预防
1.预后
葡萄膜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的炎症可以得到控制,视力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例如,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刺激,晶状体代谢紊乱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眼压升高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进一步损害视神经,影响视功能。
2.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合理的喂养、适当的户外活动等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避免眼部外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如进行一些危险活动时佩戴防护眼镜等。尤其是儿童,家长要加强监管,避免其接触可能导致眼部外伤的物品。
定期眼部检查: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期在紫外线等有害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葡萄膜炎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