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损伤。
因直肠的大部分位于盆腔内,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而引发炎症。从病理角度看,射线会损伤直肠黏膜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直肠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一系列炎症表现。放射性直肠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开始后12周,放疗期间出现症状。这是由于放疗初期,射线对直肠黏膜的急性损伤,导致黏膜的炎症反应。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多在放疗结束后数月至数年出现。这是因为射线对直肠组织的慢性损伤,可引起肠壁纤维组织增生、血管闭塞等,导致肠壁缺血、黏膜溃疡形成等病理改变。症状主要有便血、直肠狭窄、大便失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