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可能包括高度近视、外伤因素、玻璃体变性、眼底疾病、眼部炎症等。
1、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结构会发生变化,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变薄,周边视网膜易出现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等。这些变性区域的视网膜脆弱,容易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进而引发视网膜脱落。因此,高度近视人群需定期检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
2、外伤因素
眼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伤害时,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或挫伤,进而引发视网膜脱落。这种外伤可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如跌倒、撞击硬物,也可能发生在体育活动或工作中。一旦发生眼部外伤,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视网膜损伤风险。
3、玻璃体变性
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玻璃体可能发生变性,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并逐渐液化。液化的玻璃体可能牵拉视网膜,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落。此外,一些眼部手术或疾病引起的玻璃体炎症,也会使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粘连异常,增加牵拉风险。
4、眼底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使视网膜出现裂孔,从而引发脱落。眼底出血、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等眼底疾病,也可能导致玻璃体内出现增殖性病变,形成增殖膜,进而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落。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5、眼部炎症
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可能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发生炎症,进而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落。眼部炎症需及时治疗,避免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的眼部问题。
视网膜脱落是严重的眼部疾病,可能导致失明。若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外伤和过度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维护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