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牙结石会引发牙龈出血、牙龈萎缩、口腔异味等症状,可通过专业口腔视诊观察龈下牙结石堆积情况,用探针检查其位置、范围和深度,不同人群在症状表现和检查时各有特点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牙龈出血
龈下牙结石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容易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情况可能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牙结石表面不光滑,且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使牙龈处于炎症状态,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出现此症状,长期吸烟、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有牙周病史的人群出血情况可能更严重。
(二)牙龈萎缩
龈下牙结石会引发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牙龈会向牙根方向退缩,使得牙根暴露。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牙周组织本身有一定的退变,相对更易出现牙龈萎缩;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也可能促进牙龈萎缩的发生;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刷牙用力过猛等)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牙龈萎缩。
(三)口腔异味
龈下牙结石上容易堆积细菌,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等会产生有异味的物质,从而导致口腔异味。这种异味较为顽固,很难通过简单的漱口等方式消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饮食偏好辛辣、油腻食物且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腔异味问题。
二、进行口腔检查
(一)专业口腔视诊
牙医通过肉眼观察牙龈边缘下方是否有结石堆积。可以看到龈下牙结石通常呈褐色或黑色,质地较硬,与牙龈紧密粘连。对于儿童,由于其口腔卫生状况相对较易观察,且儿童牙龈相对娇嫩,牙医在检查时需更加轻柔;孕妇等特殊人群,在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的特殊性,可能需要调整检查的力度和方式。
(二)探针检查
使用牙周探针探测龈下牙结石的位置、范围和深度。牙周探针可以准确地测量龈下牙结石与牙龈缘的距离以及牙结石的深度等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牙周组织的正常生理参数不同,医生会根据相应的标准来判断龈下牙结石的严重程度;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其牙周状况可能更为复杂,探针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疾病对牙周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