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急性骨髓炎治疗包括全身支持、抗生素、手术及局部制动等方面。全身支持要保证热量等摄入维持内环境稳定;抗生素需早期足量足疗程选敏感的,依不同年龄考虑特点;手术早期用钻孔引流等,慢性阶段等可能用病灶清除术;局部制动用石膏等固定减痛防损伤并发症,儿童和老年患者各有护理注意点。
一、全身支持治疗
急性骨髓炎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需要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因全身状况差导致感染加重或并发症发生。
二、抗生素治疗
早期应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关键。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特殊抗生素;老年患者则需关注抗生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
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早期诊断明确后,如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及时进行手术。通过钻孔或开窗的方式,引流脓液,减轻骨膜下及骨髓腔内的压力,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和骨质破坏。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骨骺等重要结构;老年患者手术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
病灶清除:当病变进入慢性阶段或有死骨形成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等。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炎症控制情况来决定。
四、局部制动
患肢需要进行制动,可采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制动的目的是减少疼痛,防止病变部位受到进一步损伤,避免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的松紧度,保证血液循环良好,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配合制动;老年患者制动时要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