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抑郁症症状
非典型抑郁症有独特症状,情绪方面有心境反应性等特点且女性、有家族病史者有差异;躯体症状包括睡眠增多、食欲增加致体重上升、肢体沉重感;认知方面有轻度认知损害;社交方面对社交拒绝敏感易回避社交活动。
情绪方面:患者的情绪波动较为特殊,通常会出现心境reactivity(心境反应性),即对积极事件有明显的情绪反应,而抑郁情绪并非完全持久的低落,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所缓解,但又容易因外界因素重新陷入低落。例如,可能会在听到好消息时有短暂的情绪改善,但很快又回归抑郁状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表现为易激惹,而非典型的情绪低落。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出现非典型抑郁症相关情绪症状,这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有关。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非典型抑郁症时,情绪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躯体症状方面:
睡眠障碍:多数患者会出现睡眠增多的情况,睡眠时间较正常明显延长,可达9小时以上,但即使睡了很长时间,仍感觉疲劳。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比平时更爱睡觉,且睡眠质量不佳,影响白天的学习和活动。
食欲改变:往往出现食欲增加,尤其是对甜食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明显增多,体重可能会随之增加。而一般抑郁症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在青少年中,食欲增加可能导致体重快速上升,影响其身体形象认知,进而产生心理压力。
沉重感:患者常感觉肢体有沉重感,如同被铅包裹一般,尤其是四肢,活动变得迟缓。这种躯体症状在女性中可能更为常见,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人群患非典型抑郁症时,沉重感可能会更明显,因为缺乏运动可能加重肢体的沉重不适。
认知方面: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轻度损害,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稍有减退,尤其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在学龄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受到影响,这与普通抑郁症导致的认知改变有一定差异。有慢性病史的人群患非典型抑郁症时,认知症状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对身体和大脑功能的影响而加重。
社交方面:患者往往对社交rejection(被拒绝)非常敏感,容易因为担心被他人拒绝而回避社交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这种对社交rejection的敏感可能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发展,生活方式中社交活动较少的人可能更易出现因社交敏感导致的社交回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