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本身不属于传统传染病,但相关致病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有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和血糖等因素、生活方式不良人群口腔环境差等,接触致病菌后患病风险不同,儿童要注意口腔卫生习惯,女性特殊时期易受影响,基础疾病人群需控基础病,生活方式不良人群要改善口腔状况降低患病几率。
一、致病菌的传播可能性
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可通过唾液传播。例如,在共同进餐、接吻等密切接触唾液的行为中,有可能发生致病菌的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接触就一定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因为人体自身的口腔环境、免疫系统等因素会影响是否发病。健康人的口腔具有一定的自洁和免疫防御能力,能够抵御一定数量致病菌的侵袭。然而,对于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其自身抵御致病菌的能力下降,接触到牙周炎致病菌后更易受到影响而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若接触到牙周炎致病菌,由于免疫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相比成人更易受潜在影响,但并非接触就必然患病。家长应注意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与可能携带牙周炎致病菌人群的不恰当密切口腔接触行为,如避免口对口喂食等,以降低潜在风险。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口腔环境,使口腔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若本身有接触到牙周炎致病菌的情况,相比非特殊时期更易引发牙周炎相关问题。例如孕期女性,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若有致病菌存在,更易出现牙龈炎症等表现。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患者对牙周炎致病菌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患上牙周炎,且病情可能更难控制。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不良人群:长期吸烟、酗酒、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自身口腔环境较差,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使得致病菌更容易在口腔内定植繁殖,即使没有直接接触牙周炎患者的致病菌,也更容易出现牙周组织的炎症等问题,而如果同时接触到牙周炎致病菌,则会进一步增加患牙周炎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