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有什么症状
氟斑牙有颜色改变、釉质表面改变和牙体形态改变等症状表现。颜色改变分轻型(牙面白垩色不透明区)、中型(牙面黄色、棕色或黑色着色)、重型(牙面着色严重伴缺损);釉质表面改变有平滑面(不同程度缺损)和窝沟处(混浊、白垩状、色素沉着及缺损);严重氟斑牙可致牙体形态异常如牙齿变小、牙冠不完整等,儿童时期易受影响且需重视。
轻型氟斑牙:牙面会出现白垩色不透明区,通常呈云雾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儿童时期恒牙发育矿化阶段(7岁前)摄入过量氟导致,此时牙齿硬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只是外观颜色有改变。对于儿童来说,乳牙也可能受累,但乳牙的氟斑牙相对少见,因为胎盘对氟有一定屏障作用,不过如果母亲在孕期摄入过量氟,也可能影响乳牙发育。
中型氟斑牙:牙面会出现黄色、棕色或黑色的着色,着色程度比轻型重,牙齿表面可能会有不规则的斑块分布,这是由于氟影响了牙釉质的发育,使釉质出现色素沉着。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高氟地区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日常饮水、食物等摄入氟量较高。
重型氟斑牙:牙面着色严重,可能呈现深褐色或黑色,而且牙齿表面可能会有缺损,如出现凹坑状或带状的凹陷,这是因为氟斑牙严重影响了牙釉质的结构,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的硬度降低,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而出现缺损。
釉质表面改变
平滑面改变:牙齿的光滑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釉质缺损,轻者是细小的凹痕,重者则是较大面积的凹陷,影响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在儿童时期,如果持续接触高氟环境,就会逐渐出现这些平滑面的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改变可能会逐渐加重。
窝沟处改变:在牙齿的窝沟部位,釉质可能会出现混浊、呈白垩状,严重时窝沟处会有色素沉着,并且可能伴有釉质的缺损,窝沟是牙齿表面的凹陷部位,食物残渣容易堆积,氟斑牙累及窝沟处会进一步影响牙齿的清洁和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窝沟处氟斑牙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氟摄入过量,仍难以避免窝沟处出现问题。
牙体形态改变
严重的氟斑牙可能会导致牙体形态异常,比如牙齿变小、牙冠不完整等情况。牙齿变小可能是由于氟影响了牙胚的发育,使牙齿在萌出时体积小于正常牙齿。对于儿童患者,牙体形态改变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长发育,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关注儿童牙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氟斑牙相关症状,应尽早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