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咋治疗
骨髓炎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局部及全身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依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手术有病灶清除、引流、截肢等,儿童手术需精细;局部治疗包括制动与冲洗;全身支持治疗有营养支持和纠正贫血,儿童需特殊考虑。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是关键。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应足量、足疗程应用广谱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同样需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不同,儿童在用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选择相对安全且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二、手术治疗
1.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形成、有无效腔及窦道流脓者。通过手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无效腔。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对生长板等造成损伤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2.引流术:急性骨髓炎形成骨膜下脓肿时需及时行引流术,以缓解骨内高压,防止感染扩散。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引流操作需特别谨慎,确保引流通道通畅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截肢术:适用于病情严重、多次复发、肢体功能严重丧失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术保留肢体功能的患者。但截肢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和肢体功能状况,尤其对于儿童患者,需综合考虑对其未来生活和心理发育的影响。
三、局部治疗
1.制动: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可减少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和病变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制动器具,保证舒适的同时有效固定。
2.局部冲洗:在病灶清除术后可采用局部持续冲洗引流,通过生理盐水等冲洗液不断冲洗,将病灶内的细菌、炎性物质等冲洗出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冲洗液的温度、流量等参数,避免对小儿造成不良刺激。
四、全身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促进病变恢复。
2.纠正贫血:对于贫血患者,可根据病情补充铁剂、维生素B、叶酸等,或少量多次输注红细胞,改善全身状况,利于骨髓炎的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贫血的原因和纠正方法有所不同,儿童需选择合适的补血方式和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