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有哪些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包括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及康复训练。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不能耐受手术者适用外固定,需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6周,期间观察患肢情况;康复训练分早期(固定后1-2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中期(固定后2-6周,渐增膝关节屈伸及加强股四头肌收缩)、后期(固定6周后,全面康复训练,依患者情况调整进度)。
一、石膏或支具外固定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无移位骨折是指骨折端没有明显的错位,轻度移位通常是指骨折端移位在一定范围内,未严重影响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例如,一些儿童髌骨骨折,若骨折无明显移位,可考虑石膏外固定。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多选择保守外固定治疗。
2.固定要求:需要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如果固定过程中出现石膏过紧导致患肢肿胀加重、疼痛剧烈或感觉异常等情况,需及时调整石膏。
二、康复训练
1.早期训练(固定后1-2周):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在平卧时,尽量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注意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期训练(固定后2-6周):随着骨折端的初步稳定,可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在卧床时进行膝关节的小范围屈伸练习,角度逐渐增加,但要避免暴力活动。例如,从0°-30°开始,每天增加5°-10°,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恢复较慢,训练时更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3.后期训练(固定6周后):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进行全面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步态训练等。主动屈伸训练可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直到恢复正常的膝关节活动度。步态训练则需要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练习行走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可以相对加快,而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