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关节炎是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其引起与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相关,携带风险高)、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有差异、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等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
肠道感染: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属等肠道致病菌感染是引发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例如耶尔森菌感染,该菌可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定植繁殖,引发肠道炎症,随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累及关节。研究表明,肠道感染后数周,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应性关节炎症状,肠道中的病原体成分作为抗原,引发免疫介导的关节损伤。
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也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沙眼衣原体感染泌尿生殖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波及关节。有研究发现,在泌尿生殖道感染后,约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反应性关节炎,病原体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及免疫细胞可能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炎症。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生相关,如肝炎病毒等,但相对细菌感染来说,其引发反应性关节炎的机制相对复杂,目前研究相对细菌感染稍少,但已有研究提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紊乱可能参与了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等支原体感染也可能与反应性关节炎有关,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等参与关节的炎症损伤过程。
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携带HLA-B27基因的个体患反应性关节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携带该基因的个体。例如,HLA-B27阳性人群在遭受特定病原体感染后,发生反应性关节炎的概率显著高于HLA-B27阴性人群。不同性别方面,一般男性患反应性关节炎的概率可能相对有一定差异,但具体机制仍与HLA-B27等遗传因素以及感染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及中青年相对更易患病,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免疫系统相对活跃,且接触感染源的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有高危性行为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从而间接增加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肠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病史者,再次感染相关病原体时,发生反应性关节炎的可能性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