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怎么治疗比较好
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轻度、不能耐受手术者,包括严格卧床、佩戴支具、药物辅助;手术用于压缩严重、伴神经损伤或不稳定性骨折,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腰椎骨折,如压缩程度小于1/3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常选择保守治疗。例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若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多采用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快,更要注意卧床时的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腰部支具固定:在卧床一段时间后,可佩戴腰部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支具能起到支撑腰部、限制脊柱活动的作用,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不同年龄患者佩戴支具的时间和要求可能不同,儿童要根据其骨骼发育情况调整支具的适配性。
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同时,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以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用药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骨折压缩严重:当腰椎骨折压缩程度超过1/3,或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外伤导致的腰椎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神经,必须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不稳定性骨折: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稳定性破坏,如爆裂性骨折等,也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更需要及时手术恢复脊柱稳定性,以避免后期出现脊柱畸形等并发症。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该手术方式能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结构,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密切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两种微创手术创伤小,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但手术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如患者的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