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腰椎骨折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稳定骨折无神经损伤者需6-12周,儿童注意皮肤护理和四肢活动,老年防并发症)和支具外固定(轻度骨折用胸腰骶支具,青少年关注脊柱发育);手术治疗适用于伴神经损伤、不稳定骨折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稳定性,年轻者愈合后可取内固定,老年视情况)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部分适合患者用,儿童需谨慎)。
1.卧床休息: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一般需卧床6-12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采用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快,卧床休息时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同时鼓励患儿进行四肢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期间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训练等。
2.支具外固定:可使用胸腰骶支具进行外固定,适用于轻度腰椎骨折患者。支具能限制腰椎的活动,减少骨折部位的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在选择支具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定制,确保合适。对于青少年患者,支具外固定期间要关注其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及脊柱发育情况。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如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CT或MRI显示骨折块压迫神经,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应尽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且保守治疗效果差,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以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手术方式能较好地恢复脊柱的序列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对于年轻患者,内固定物一般可在骨折愈合后取出;但对于老年患者,若内固定物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可考虑不取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将椎弓根螺钉植入,进行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部分适合的腰椎骨折患者,如单纯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骨骼特点,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需谨慎选择,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