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是什么病
慢性骨髓炎是由致病菌持续感染致骨骼破坏性炎症,多由急性骨髓炎迁延而来,病因有致病菌残留及局部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反复流脓、疼痛肿胀、骨质破坏增生等,全身表现在急性发作时可有感染症状,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抗生素,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成人需评估基础健康,特殊病史人群要协同管理基础疾病。
一、病因
1.致病菌残留:急性骨髓炎时,致病菌未被彻底清除,残留于骨组织中,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致病菌再次活跃引发慢性炎症。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局部因素:骨折后局部血运不佳、存在死骨或异物等,影响了局部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为致病菌滋生创造条件。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反复流脓:皮肤表面可出现窦道,反复流出脓性分泌物,窦道周围皮肤常伴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
疼痛、肿胀:病变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在急性发作时症状加重。
骨质破坏与增生:X线等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增生,骨外形可能出现异常,如骨硬化、骨空洞等。
2.全身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
三、诊断
1.病史:有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的病史。
2.临床表现:根据局部反复流脓、窦道等表现。
3.影像学检查:X线可发现骨质破坏、增生等情况;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细节;MRI对早期骨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骨髓内的炎症改变。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变化,穿刺窦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四、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消灭死腔等。
2.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耐药等问题,手术前后常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骨髓炎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需密切关注骨骼的长度、外形等情况,手术时需考虑对生长板等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恢复。
2.成人:成人慢性骨髓炎需根据其基础健康状况评估,如有无基础疾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态,选择合适的手术及抗生素方案。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更加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感染的控制和伤口的愈合,在治疗慢性骨髓炎时需协同管理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