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轻度无神经损伤且压缩<1/3者可保守,绝对卧床6-8周、保持体位、腰背肌锻炼、配合牵引,疼痛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压缩>1/3、有神经损伤或不适合长期卧床者需手术,手术有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恢复稳定性序列)和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者注入骨水泥),治疗要依患者年龄等制定个性化方案,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如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的1/3,且没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在骨折部位垫薄枕,以达到复位和固定的目的。同时,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在卧床3-5天后开始进行,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促进骨折恢复。此外,还可配合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使脊柱得到拉伸,减轻椎间盘对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复位。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超过椎体高度的1/3,或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对于一些不适合长期卧床的患者,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但骨折情况适合手术干预的,也可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
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通过在脊柱两侧植入螺钉,并用连接棒固定,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该手术可以有效地纠正脊柱的畸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根据其骨骼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整,老年患者骨质相对疏松,在植入螺钉时需要更加精准,以确保固定的可靠性。
椎体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采用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骨水泥注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等,不同年龄患者对骨水泥渗漏的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相关不适反应,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儿童患者则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