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初期睡觉手摆放以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移位和减轻疼痛为原则,分急性期(1-2周内)、亚急性期(2-4周)、恢复期(4周以上)有不同摆放建议,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也各有相应注意事项,均需维持功能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一、骨折初期睡觉手的摆放原则
肱骨骨折后,初期睡觉时手的摆放主要以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骨折端移位以及减轻疼痛为原则。一般建议将手臂用三角巾或吊带悬吊于胸前,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功能位大致是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处于中立位,这样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促进骨折愈合。
二、不同时间段的具体摆放建议
(一)急性期(1-2周内)
1.卧位选择:尽量采取平卧位,在背部下方垫薄枕,使身体稍微抬高,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将受伤的上肢用软枕垫高,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可用三角巾固定于胸前,确保骨折部位稳定,避免受压。
2.侧卧位注意事项:如果采取侧卧位,要注意受伤的手臂所在侧向上,在身体与手臂之间垫软枕,维持上肢的功能位,避免受伤手臂受到压迫,防止骨折端移位。
(二)亚急性期(2-4周)
此时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但仍需注意保持上肢的功能位摆放。平卧位时依旧将上肢用软枕垫高维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侧卧位时受伤侧在上,身体与手臂间垫软枕保持上肢位置稳定。
(三)恢复期(4周以上)
骨折处已有原始骨痂形成,睡觉手摆放相对灵活些,但仍建议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为主,平卧位或侧卧位时都要维持该位置,可根据自身舒适情况调整,但要避免长时间让骨折部位受到过度牵拉或压迫。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肱骨骨折后睡觉手摆放更要轻柔准确维持功能位,因为儿童骨折愈合快但自我控制能力差,用软枕等辅助维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无意识乱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尽量用固定装置辅助保持位置。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肱骨骨折后,睡觉手摆放同样保持功能位,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稍差,更要小心摆放稳定,侧卧位时防止受伤手臂受压,平卧位用软枕垫高维持正确位置。且老年人骨折愈合慢,更需长久维持位置促进愈合。
(三)女性
女性肱骨骨折后睡觉手摆放无特殊性别差异,主要是保持功能位,注意侧卧位时避免胸部压迫受伤手臂,平卧位用软枕垫高维持正确位置。
(四)有基础病史者
本身有基础病史肱骨骨折后睡觉手摆放还是遵循功能位原则,若有心血管等病史,要注意摆放不影响基础病,比如有心脏病者,保持上肢位置不导致呼吸等受影响,主要是维持骨折部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