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精神分裂症一级症状
精神分裂症一级症状由卡尔·施奈德提出,包括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思维被夺、插入、广播,躯体被动体验、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情感被动体验等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症状表现上有差异,性别无明显差异,有家族病史人群风险较高,生活方式对病情有一定影响
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思维鸣响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的思维被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争论性幻听是患者能听到有两个或多个声音在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争论;评论性幻听则是有声音在对患者的行为、想法等进行评论。例如,患者可能会听到声音说“他在想什么呢,真奇怪”之类的内容来评论自己的思维活动。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幻听相关的一级症状,但儿童青少年由于表达和认知特点,可能在表述上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的评估。性别方面暂未发现有明显的一级症状表现差异。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目前尚无直接明确的大规模研究证实,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整体精神状态的维护。对于有精神分裂症家族病史的人群,出现一级症状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
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思维被夺是患者感觉自己的部分思维突然消失了;思维被插入是患者感到有不属于自己的思维强行进入到自己的脑海中;思维被广播是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被以某种方式传播出去让别人都知道了。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体验这些症状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儿童可能更难准确描述思维被夺、插入或广播的感受,但可以通过行为等间接方式进行观察。性别因素在此类症状表现上无显著差异。有精神病史的患者若再次出现思维被夺、插入或广播等情况,需高度警惕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可能,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这类患者的病情管理也很重要,比如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精神状态。
躯体被动体验、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情感被动体验:躯体被动体验表现为患者感觉自己的身体活动不受自己控制,比如肢体不受自己意愿支配做出某些动作;被控制感是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受到外界某种力量或仪器的控制;被洞悉感是患者觉得自己的内心想法别人完全知晓,尽管自己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感被动体验是患者的情感体验不受自己自主控制,情感反应异常。从年龄来看,儿童患者的躯体被动体验可能更多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比如无意识的怪异动作等;青少年可能在情感被动体验上更易出现情绪波动与自身预期不符的情况。有家族精神病史的儿童青少年需要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关注其行为和情绪变化。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精神状态,若出现相关情感被动体验等一级症状相关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和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