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癌是什么症状
骨癌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早期间歇性后期持续且夜间明显,儿童青少年易被误认生长痛;肿块或肿胀,体表或接近体表骨癌可触及质地硬、边界不清肿块;功能障碍,累及周围组织致相应部位功能受限,有骨骼基础病史者更严重;病理性骨折,骨癌破坏骨骼强度致轻微外力下易骨折,老年人风险高,儿童恢复有特点
特点:骨癌早期多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往往较为明显,有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例如,在一些骨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约70%-80%的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且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不同部位的骨癌疼痛部位不同,如发生在下肢长骨的骨癌,疼痛可能出现在膝关节周围或大腿等部位;发生在骨盆的骨癌,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髋关节周围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骨癌引起的疼痛可能容易被误认为是生长痛等生理性疼痛而被忽视,需要特别警惕。比如一些青少年骨癌患者,家长可能首先考虑是生长快速导致的疼痛,从而延误诊断。
肿块或肿胀
表现:在骨癌发生的部位可触及肿块或出现肿胀。如果是体表或接近体表的骨癌,如发生在四肢长骨表面的骨癌,能明显摸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有时肿块表面不平整。例如,骨肉瘤是较常见的骨癌类型,在其好发部位(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常可触及肿块。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骨癌发生风险,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肿块或肿胀的出现,不过如果本身有骨癌隐患,肿块或肿胀的出现是疾病进展的表现。
功能障碍
具体情况:当骨癌累及骨骼周围的肌肉、关节等组织时,会影响相应部位的正常功能。比如发生在膝关节周围的骨癌,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这是因为骨癌破坏了骨骼的完整性和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进而影响了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骨骼相关的基础病史,如曾经有过良性骨肿瘤病史等,发生骨癌时功能障碍可能更早出现且程度可能更严重,需要密切关注原有病史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功能异常表现。
病理性骨折
发生情况:骨癌会破坏骨骼的强度,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例如,患者只是日常轻微的活动,如走路、弯腰等,就可能导致骨折发生。这种骨折与正常因外伤导致的骨折不同,是由于骨癌病变使骨骼脆弱而引发的。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本身骨骼强度相对较弱,若患有骨癌,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外力刺激,如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碰撞等,以降低骨折发生的几率。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生病理性骨折后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特点,需要更谨慎的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