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骨折的病因有哪些
腕舟骨骨折病因包括外伤因素、骨质疏松因素和职业因素。外伤因素中最常见间接暴力,即手腕背伸、桡偏位手掌着地致传导暴力骨折,直接暴力致骨折较少见;骨质疏松因素中老年人及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人群易因骨密度强度下降、骨量流失加快而骨折;从事高风险职业人群因工作环境易受外力冲击致骨折几率增加。
一、外伤因素
1.间接暴力
腕舟骨骨折最常见的病因是间接暴力。当手腕处于背伸、桡偏位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舟骨与桡骨、头状骨之间的传导,导致舟骨骨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从高处坠落时手部先着地,或者进行体育运动(如篮球、滑雪等)时手腕部遭受外力冲击,都可能引发此类间接暴力导致的腕舟骨骨折。这种损伤机制下,由于手腕在特定姿势下承受的应力集中于舟骨部位,使得舟骨容易发生骨折。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该类外伤发生腕舟骨骨折,儿童在玩耍时若出现不当的手部着地姿势也可能发生,成年人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时更易因间接暴力导致骨折。
2.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引起的腕舟骨骨折相对较少见。多是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腕舟骨部位,如重物直接撞击手腕部,导致舟骨受到直接的外力冲击而发生骨折。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低于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
二、骨质疏松因素
1.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的密度和强度下降,骨骼的韧性降低,在受到相对较轻的外力时,就可能发生腕舟骨骨折。例如,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轻微的摔倒,手部着地,就可能引发腕舟骨骨折。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使得骨的微观结构破坏,承载应力的能力减弱,舟骨在受到外力时难以承受正常的应力而发生骨折。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高,相比男性老年人更易因骨质疏松导致腕舟骨骨折。
2.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人群
长期卧床的患者,如因疾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缺乏运动,骨量流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另外,一些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活动量少,骨代谢处于相对负平衡状态,骨密度逐渐降低,也增加了腕舟骨骨折的风险。这类人群即使受到较小的外力,也可能发生腕舟骨骨折。
三、职业因素
1.从事高风险职业人群
一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矿工等,在工作过程中手部经常处于易受伤的环境中。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手部可能频繁接触各种工具和建筑材料,容易受到外力撞击或摔倒时手部着地;矿工在矿井作业时,手部也可能遭受意外的外力冲击,这些职业因素使得他们发生腕舟骨骨折的几率增加。不同性别的该类职业人群都可能面临较高的风险,男性由于从事此类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骨折发生率相对稍高,但女性从事相关职业时也不可忽视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