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如何治疗
腰椎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年龄大基础病多等,包括严格卧床6-12周防并发症、中后期腰背肌锻炼及合适支具外固定;手术用于有神经损伤、骨折不稳定等,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较为适用,如轻度压缩性骨折等情况。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常考虑非手术治疗。不同年龄人群身体状况不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多更倾向非手术;年轻患者若骨折稳定也可先尝试非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生活方式方面,活动量小的患者可能更适合非手术。病史方面,有严重心肺疾病等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需非手术。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12周,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脊柱扭曲。卧床时需加强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卧床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和呼吸循环的监测;老年人卧床更要注意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
腰背肌锻炼:在骨折恢复中后期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通过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促进骨折恢复。不同年龄患者锻炼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锻炼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锻炼要缓慢、适度。
支具外固定:可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限制脊柱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选择合适的支具很重要,要根据患者体型进行调整,确保固定效果又不影响患者呼吸等基本功能。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如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后凸畸形明显影响外观及功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年龄较小的患者若骨折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可能需要手术;年轻且活动量较大的患者,为恢复脊柱正常功能和稳定性多倾向手术。生活方式活跃的患者可能更需要手术恢复后正常活动。病史中有脊柱相关不良病史的患者可能也需要手术干预。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显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固定脊柱,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需要精确的操作,要确保内固定牢固可靠。对于儿童患者,手术中要特别注意对生长板的保护;老年人手术要考虑骨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percutaneous穿刺的方式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填充材料,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该手术创伤小,但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合适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不同年龄的骨质疏松患者都可能适用,但要注意骨水泥注入的量和位置等精准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