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固定搬运方法
腰椎骨折固定搬运需先评估现场环境与患者情况,正确搬运方法包括多人平卧式搬运(人员站位协调平移至担架且注意颈椎骨折情况)和使用脊柱固定板搬运(放置固定板、滚动患者并固定),搬运后要观察转运中生命体征等,还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情况。
一、现场初步评估与准备
1.环境评估: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远离危险区域,如避免在公路边、高楼下等可能再次发生危险的地点,防止二次损伤。对于有脊柱骨折风险的患者,应尽量保持现场静止,减少不必要的移动。
2.患者评估:快速判断患者有无腰椎骨折相关表现,如腰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同时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包括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需优先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二、正确搬运方法-平卧式搬运
1.多人平卧式搬运
人员站位:一般需要3-4名搬运者,站在患者一侧。其中一人位于患者头部,负责稳定头部,保持头部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另外两人位于患者同侧的肩部和腰部位置;还有一人位于患者另一侧的臀部和腿部位置。
动作协调:搬运者们同时发力,将患者平稳地平移到硬质担架上。在平移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身体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避免扭曲。对于有颈椎骨折可能的患者,头部的固定需由专人负责,保持头部与身体轴向一致,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
2.使用脊柱固定板搬运
放置固定板:将脊柱固定板平放在患者身旁,然后搬运者协同将患者滚动到固定板上。滚动时要保证患者身体整体转动,避免扭曲。对于清醒且能配合的患者,可指导其协助滚动。
固定:用绷带或固定带将患者固定在脊柱固定板上,固定部位包括胸部、腰部、臀部等,确保患者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在固定板上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固定的力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但也需保证固定牢固。对于有肥胖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选择合适宽度和强度的固定板及固定带,确保固定效果。
三、搬运后的注意事项
1.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在转运患者过程中,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面色等。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要重点关注腰部疼痛情况以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等变化,若出现下肢感觉减退、运动障碍加重等情况,可能提示脊髓损伤加重,需及时处理。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腰椎骨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搬运时要更加轻柔。由于儿童骨骼和软组织的特点,在固定和搬运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二次损伤。儿童的头部相对较大,在固定头部时要选择合适的头垫,保持头部稳定。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腰椎骨折搬运时要格外小心。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动作平稳,避免剧烈晃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搬运过程中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