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区分
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表现上,腰肌劳损多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无下肢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除腰部疼痛外常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且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根受压表现;影像学检查上,腰肌劳损X线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MRI可见腰部软组织信号异常无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MRI能显示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查体上,腰肌劳损腰部肌肉有广泛压痛、活动稍有受限、直腿抬高试验下肢无明显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腰椎间隙有压痛、叩痛并放射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且有下肢感觉、肌力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腰部疼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多为阳性。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发病,如长期久坐、腰部外伤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影像学检查
腰肌劳损: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见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信号异常,但无椎间盘突出等结构改变。例如,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腰椎的骨骼结构有无明显病变,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腰部软组织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CT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等;MRI检查不仅能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还能观察脊髓、神经根等结构受压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年龄人群的腰椎间盘退变情况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风险增加,而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通过CT或MRI检查更容易发现椎间盘突出的病灶。
查体区别
腰肌劳损:腰部肌肉可有压痛,但压痛部位较为广泛,无明显放射性,腰部活动可稍有受限,但一般不影响脊柱的正常活动范围,直腿抬高试验时下肢感觉、肌力无明显异常。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查体时腰部肌肉压痛可能更明显,这与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肌肉慢性损伤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相应的腰椎间隙可有压痛、叩痛,且疼痛可放射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也为阳性,同时可伴有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不同性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查体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退变等因素,神经根受压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



